蜀中战事先不提,自从曹丕代汉,将刘协封为山阳公,自立为帝后,白国立即宣布脱离许都朝廷,并正式向刘备递交称臣表。
并派出使者从朝歌出发,向全天下人宣告对于曹氏代汉的态度,并发布《白王告天下诸民书》。
“白国白氏,世代王侯,千年古国,夏禹后裔。
先有高帝,后有光武,约定俗成,百年不反,白刘相信,夏夷相服,为臣者忠,为君者贤,千古流表,万世可誉。
自汉以来,五百年矣,今曹代汉,国运偏移,许都伪廷,白氏故离。
刘氏玄德,仁帝后裔,德才兼备,仁厚之君,天子蒙尘,百姓蒙难,天命降之,汉运复兴。
白氏刘氏,为臣为君,修信百年,天下共誉,刘氏者王,白氏者臣,共扶华夏,讨伐四夷,日月不变,星辰不移,诸子宣诏,咸使闻之。
建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白国王落,告天下诸民。”
这一封书一经流出,天下动荡,各方反应对此各不相同,除了有心人早就知道白国有意刘备,其余的人,直到今日才最终确定,白国下注了刘备。
于是韩国内部的许多郡县开始产生动荡,比之曹丕逼迫刘协禅让之时,流露出去的消息,所产生的叛乱还要大。
先有南阳诸县产生民乱,虽然被曹丕镇压,但是依旧有诸多叛军逃入群山之中,不断肆虐,且对于曹丕的诏安嗤之以鼻,以逆贼称呼曹丕,以伪朝称呼韩国。
又有汝南汝阴县令带头宣布脱离韩国统治,并接受九江以及沛郡的汉国驻军,而且几乎大半个汝南郡的官吏、士人都随之响应。
一时间曹丕近乎失去对汝南的控制。
正当曹丕出兵,即将平定汝南时,又有陈留令宣布反正,并接受了汉国的驻军,向刘备称臣。
最后这场动荡持续了近半年才终止,结果是曹丕实力再一次受损,半个陈留郡以及小半个汝南郡落到了刘备手中。
这也是为什么曹丕派曹真怒攻汉中,却又中途而废的原因之一。
对于曹丕辖区内影响如此之大,对于刘备也一样,不仅使得刘备治下的百姓对于刘备更加归心,而且许多隐世不出的名士,也纷纷出来,表示愿意接受刘备的征召。
刘备自然高兴,这使得汉国的官员数量呈直线式上升,特别是在白国避祸的那些士人,几乎都前往了邺都,寻求出仕。
八月
白国太子白艺得到线报,称刘协并没有被曹丕所杀,反而被其封为山阳公,如今正被曹丕软禁在浊鹿城,并有士兵看押。
如今白王已经九十岁高龄,年事已高,退居幕后,极少理事。
因此白国所有事情都落在了太子白艺、公孙白康肩上。
经过与白康商议,白艺决定派白康带领白国五千营,为刘备夺取河内郡,顺便将刘协救出来,带入白国居住。
不过这也就意味着,刘协从此将跟权利无缘。虽然白国救不救刘协,天下都不会说些什么。
但是既然白氏有能力,让刘协脱离苦海,白艺认为,还是搭把手的好,这样也能全了光武与白氏之情,不管再怎么说,刘协都是光武的后人,光武所创大汉最后一个皇帝。
而因为白国特殊的性质,使得白国多成为退隐官员,和已经无意于争夺天下的诸侯的栖息之所。
当一个人或实权官员,落败诸侯,宣布寓居白国时,就证明他无意于参与天下争霸,以及出仕。
故而天下隐者十,白国独占八,其中太行山,更是这些隐士的首选之地。
不过之所以白国国内退隐的士人很多,而落败的诸侯很少,一者能够成功活下来,且穿过敌境,逃入白国的很少,二者不甘心的很多。
这也就使得白国国内归隐的风气很高,就连多个白氏子,都被这股风潮影响,选择在太行山随意挑选一个山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田园生活。
之所以要让白康亲自出马,也是因为刘协身份特殊,还需要白康亲自与他好好说道说道,免得他以为有白国撑腰,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八月十三日
白国百余年内,第一次亲自下场参与这场天下动乱,白国五千营从朝歌如猛虎出笼,一路攻城拔寨,如履平地。
这其中除了白国五千营精锐,还有白国十年如一日,对于河内的渗透。
韩国在河内的太守被手下亲自斩下了头颅,送于城外的白军,并开城投降。
驻扎在野王防备河东的韩国镇北将军于禁、以及车骑将军夏侯淳、骠骑将军曹彰等人都被白军打得四处溃逃。
曹彰被阵斩,夏侯淳带着数名骑兵,抢得一艘渡船,成功逃回南岸,于禁带着仅剩的三千人,投降。
曹丕驻扎在河内的一万驻军,就这样一点水花也没有掀起的消失。
这一战,只花了半个月,曹丕丢掉了整个黄河以北,证明曹丕北伐,已经成为了奢望。
河内由白国派出官吏暂管,已经向邺都提交交接书不提,只看浊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