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等人手中握着荆州最精锐的部队,荆州水军两万人,以及荆南四郡的两万步卒,还有荆州牧的大义。
而甘宁手中有江陵守军三万,水军三千;刘琦手中有江夏军一万,水军五千。
整体上,刘琮等人的优势最大。
面对刘琮等人的咄咄逼人,甘宁和刘琦不得不寻找退路。
甘宁虽然有三万人,但是毕竟只有一个江陵城,后勤粮草都要依靠荆南四郡,也就是说命脉掌握在刘琮手中,对于刘琮派来的督军使者,是如鲠在喉。
刘琮就更明显了,与袁尚一样,纯属是担心刘琦夺权,所以在刘表逝世后没有久就免去了他江夏太守的职位,让他回江陵对岸的孱陵县。如今荆州的治所就在孱陵。
刘琦深知自己只要回到孱陵,等待自己的就只有两条路,一瓶毒药或一间重兵把守的院子。
可是自己又不敢起兵反叛,先不说这江夏一万将士中,能够听自己的有多少,就说刘琮手中的四万人,自己就打不过,到时候孙权再从后方偷袭,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
就在刘琦急得团团转时,一个人找到了他。
“公子何必担忧,亮有一计,可保公子性命。”
刘琦眼睛一亮,带着哭腔拜求道:“诸葛先生有何妙计,还请直言,在下如今履冰临渊,刀兵之祸眼见临身,若能求得一条活路,在下感激不尽,定以恩人侍之。”
来者正是与庞统同称之为“卧龙凤雏”的卧龙诸葛亮。
诸葛亮本在襄阳隐居,但是自从曹军攻破襄阳,占领南郡,听闻诸葛卧龙的名号,曹操立即派人前来相请。
知道曹操秉性的他,立即收拾细软跑路,一路来到江陵,得知刘表重病,知道荆州不再是久待之地,又闻刘琦性子软弱,又身处险境,故而暂时拖身于刘琦麾下,任门客。
也是他向刘琦献上了跳出乱局,另谋出路,出镇江夏之策。
“亮素来深知公子没有争夺大位之心,所求无非安身,保全性命,故而才同意了之前亮所提议出镇江夏之策。
如今公子势微,前有刘琮的威胁,不得进,后有孙权虎视眈眈,不得而退。何不学习之前的做法,再一次跳出危机,前往他州,拖得庇身之所?”
怪不得刘琦脑子不灵光,实在是想不到该往何处去,如今周遭能够挡住刘琮迫害的势力,离自己最近的只有曹操和孙权。
南边交州的士燮,北边的刘备都离自己太远,为了防止步袁术后尘,不作考虑,而蜀地的刘璋又被甘宁、刘琮所阻,根本过不去。
曹操素来残忍,刘表就是被曹操逼死的,刘琦一点都不想投靠他。孙权与他家是世仇,投靠他,不外乎找死,也不作考虑。
“还请先生教我。”
诸葛亮摇着羽扇,笑着道:“益州的刘璋与公子同为汉室宗亲,何不投靠于他。”
刘琦皱眉道:“可去路已经被刘琮和甘宁所阻,如何能够通过?”
“公子莫不是忘了,如今担心自己性命的不止有您,还有甘宁啊。如今甘宁镇守江陵,手握三万大军,是刘琮不得不除去的隐患。
甘宁身边有庞统为其出谋划策,自然能够想到其中的厉害,一定会为其寻找出路。
而甘宁是益州的叛将,又和曹操作对数年,杀伤曹军多位大将,以及众多兵士,害怕被秋后算账的他,一定不敢投靠曹操和刘璋,因此他只能投向孙权,没有其他选择。
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甘宁派来向公子借路,深知邀请公子一同东去的使者,马上就要到了。”
就在诸葛亮说完这一句话时,门外传来“南郡太守的使者请求拜见公子”的声音。
在刘琦不敢置信的目光中,诸葛亮依旧平静的说道:“公子只需与甘宁约好,双方互相放行,即可平安抵达益州。
如今军中忠于公子的有五千精锐水陆军,只要带着这五千人进入益州,凭借公子的身份,以及曹军接下来的压力,益州方面定会接纳公子。”
“那先生可否能与在下同行。”
刘琦实在是不想放弃多次救他于水火的诸葛亮,诚心的问了这么一句。
诸葛亮手拿羽扇,躬身行礼道:“亮托身于公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这乱世中保得性命,以待明主,安天下之民,自然愿意与公子同行。
公子是刘荆州的长子,又有贵君子之风,亮在荆州,多赖于刘荆州所行仁德之政的恩惠,愿意随公子入益,为公子谋身。”
刘琦听完大喜,重重的回了一个礼,然后让人将甘宁使者带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