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自从九月刘备发出招贤令以后,十月,曹操也随之发出了招贤令,大意与刘备相同,只是不一样的是。
曹操的招贤令选材不看人品德行,只看有无能力,只要有能力,哪怕是悖逆之徒,他也敢任用。
为了与刘备抢夺人才,曹操还专门派人前来徐州捣乱,想要破坏刘备的招贤大计。
而袁绍听说了刘备与曹操的举动后,不仅没有意动,反而与左右笑话两人饥不择食,就如同在乡野间寻食的野犬。
“哼,你这人好生不知廉耻,只从一进来,我就听到你在宣传曹贼的招贤令,说只有曹操的招贤令才是真正的唯才是举,左将军的招贤令比之曹贼之令,确有不如,可见其诚心不足。
若真的是想要前来应招之人,被拒绝后应该是愤恨不平,眼见与自己所想不一样,也只会嗤之以鼻,然后拂袖而去。
岂有你这种入馆之后,不仅不走,反而驻足于此,多与人交流,暗地里净是在宣扬抹黑左将军,隐隐抬高曹操,不是奸细又是什么?”
那人像是被戳到了痛处,高声道:“彼其娘兮,污蔑,你这是污蔑,每个人对他人都有一番自己的评论,嘴长在我的身上,我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怎么你是天子吗?什么都要管?”
侠客装扮的人冷讽道:“不愧是曹操招收的贤才,其德行与之还真是匹配啊。”
“你,你,你怎可如此污蔑曹司空,当今天下乱世,宠辱道德早就已经在兵灾、疫灾中被践踏殆尽了。
只要谁有能力结束这乱世,谁就可以当这天下之主。若是还抱着以往的清高良俗不放,不仅不能够结束乱世,反倒是会延长这乱世的时间。
到时候,你们这些清谈之人,又如何能够说为了这天下苍生呢?岂不是太过于虚伪、自私了些。”
正当徐庶还想争辩时,一个声音打断了他:“呵呵,真是笑话啊,竟然有人说德行是可以随意抛弃的东西,莫不是嫌我白氏的刀不够快,斩杀的恶贼不够多?”
“白馆主!”白律听到竟然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挑战白氏所创建的公序良俗,挑战白氏千年的坚守。
若是暗地里宣扬,白氏鞭长莫及,或是白氏力量不够,无法惩治还作罢,如今在白氏实力位于历代之顶峰,正是积蓄到就要超限,找不到发泄的时候,公然挑战白氏。那白氏就不能不管。
那人见白律下来了,心中也有些打鼓,但是仍然梗着脖子,不愿意屈服。
白律看着他笑眯眯道:“果然如这位先生所言,曹操招募的贤才,与之甚是匹配啊。”
然后也不看他,环视在场的众人道:“诸君,你们能够来到此处,我相信无一不是抱着兴复汉室,救国救民的壮志酬筹而来的。
若只是简单的博取富贵,不顾百姓的死活,那你们就应该出现在许都,而不是下邳。这位先生说,乱世道德已经不值钱了。
他说的没错,确实已经不值什么钱了,不然曹操何以敢屠戮徐州之民,百姓何以食不果腹,竟至于易子而食,这一切的一切,不就是因为道德败坏吗?
因为宦官无制,桓灵之时对于道德底线的放纵,致使卖官鬻爵,强取豪夺的事不断发生,这是底层百姓无法忍受,然后才反抗的原因啊。
这也是为什么黄巾之乱,至今都没有彻底的平息。若是公序良俗仍旧在,官者,清廉不腐,一心为民;富者,遵守陶朱之律,以大国为己心,不以私利相授;
贵者,秉持祖宗之德,不肆意妄为;吏者,专心于眼下的工作,承上启下,不做巧立名目,欺善怕恶之事。
天下又岂会有如此大乱?就算发生了什么不可预料,且无法抵御之祸,众志成诚之下,又有什么是不能解决的呢?
可是就是有那么一些害群之鸟,他们为恶如惯,破坏了天下间公序良俗,导致父疑子,君疑臣,子不孝,臣不忠,为友者不信,为夫者不诚。
又有官欺民,富作恶,贵辱下,民不教,长此以往之下,这天下又如何不乱,国家又如何不至于此?
而要想重新再恢复大汉之盛,只有重立规矩,恢复德行,为父者爱,为子者孝,为君者仁,为臣者忠。
若都像这位先生所说,以小道立天下,则天下终不立,纵然是立了,也是自相内斗之天下,不为我诸夏文明之天下。
故而我白氏言,天下者,需以正道立之,此正道之天下,才是恢弘天下,传承诸夏正朔的天下。”
白律的一番正道论,使得在场的众人如春日之惊雷,半响没有反应过来。
徐庶是最先反应过来的,他一脸潮红的来到白律的面前,施大礼道:“今闻先生之言,才知何为大道也。”
最后那个曹操的奸细被白律的一番言论,说的羞赫不已,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然后颜面而逃。
徐庶也成功被白律引荐给刘备,这是自从纳贤馆开设以来,白律推荐的评价最高的一位。被刘备任命为青州别驾从事,前往青州作为白典的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