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阳,无名小院
此地是唐周在雒阳的临时住所,原来的主人是太平道的信徒,为了方便落脚,太平道就将这个院子买了下来,将主人家送出了城。
小院中的一间房,唐周双目无神的躺在床榻之上,思考着今后的退路,如今太平道的资金被自己贪墨,还倒欠有几十金的赌债。
太平道这边自己是回不去了,如果那些内应将自己贪墨的事情向马元义揭露,自己必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而且如今朝廷已经知道了太平道要反的消息,这造反之路成与不成,还有待商榷。
自己是张角从小就收养的弟子,跟着他走南闯北,鞍前马后也有十多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如今自己有了条件,就不能享受享受?
此外,自己的亲人在小的时候就饿死了,在太平道里孑然一身,没有牵挂,唯一对不起的可能就只有张角了。
可是现在门外二三个大汉,窗户下还站着两个,自己被监视得死死的。
想要跑都不行,若是被太平道的人找上门,贪腐的事情一定会败露,到时候两方人马一遭遇,不是被太平道的教徒杀死,就是被这些“护卫”向朝廷揭发,被朝廷抓捕,受到酷刑而死。
既然横竖都要死,为何不能自己选一条对自己最有利的路?
唐周心一横,决定直接向朝廷揭露太平道的目的与情报,这样不仅能得到朝廷的保护,还能得到一大笔赏赐,接着过自己的奢靡生活不好吗?
想到此处,唐周猛地翻身起来,走出门,几个“护卫”无言的跟上。只要唐周不出雒阳,他们六个并不会干涉唐周的行为,毕竟是大客户,有特权很正常。
但是当唐周一打开院门,门前站着十几名身穿绣袍,满脸阴翳的男子。他们人人配着一把腰刀,直勾勾的盯着唐周。
“你就是唐周?”
唐周看着门口的这些人,心里明白他们是什么人,无外乎自己在博戏馆的异常行为被朝廷得知了。
“正是。”
“抓起来!”
“慢!你们是什么人,此人是我们五色博戏馆的客人,就算是官府的人,就这样抓了恐怕不好吧?”
唐周身后的一个“护卫”挡在唐周面前一脸难看的说道。
其中一个绣衣男子冷笑道:“你是个什么东西,绣衣使者办事,滚远一点,不然连你一起抓了。”
没错,这几人就是大汉的情报机构——绣衣使者。
绣衣使者是汉武帝刘彻首创,拥有很大的权利,是他用来与刺史制度相匹配,用来监察天下的手段,当初在武帝末年,绣衣使者的权利达到了顶峰。
不过武帝逝世后,后来的汉帝在深受其毒害的群臣压力下,解散了,只是将刺史制度保留了下来。
刘宏登基以后,大汉经过了多次的权利洗牌,最终以宦官集团大获全胜,刘宏本人又极其讨厌繁杂的政事,喜欢玩乐,故而设置了很多职位替他处理具体的日常事务。
但是刘宏又不喜欢其他事情脱离了自己的掌控,所以重新设立了绣衣使者,以达到不出西园,掌控全局的目的。
与白氏有数百年历史的暗卫不同,绣衣使者权利更大。白氏的暗卫首领称之为指挥使,各州的暗卫主管称之为暗卫某州使,郡级别的称之为某郡卫士长,县级别的称之为暗卫某县卫长。
原来的暗卫称之为影卫,不过在白光成王白贯的改制下,改名为暗卫,将原来的情报、纠察、抓捕、暗杀等功能全部取消,只保留了情报功能,只包含了小部分辅助获取情报的暗杀等功能。
使得暗卫成为一个彻底的情报组织,不仅专业化程度显著提升,所耗费的经费也大幅度下降。
至于对国内的监察任务,白氏全部都交给了司空府,由司空府的各个御史、监御史、督御史完成。
也因为白贯对暗卫的改制,使得暗卫彻底从世人的眼前消失,让白国的隐秘程度再一次上升,极大的减轻了皇室对白国的忌惮程度。
而白国的全氏,也因为暗卫的转入地下,渐渐的成为了世人眼中的养殖业大户,善于驯兽的大家族,忽略了其家族是暗卫主要成员的来源。
与暗卫不同的是,绣衣使者作为一个拥有三百年历史的组织,却才仅有十数的经验。其不仅情报方面能力低下,侦查能力也有所欠缺,使得太平道竟然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发展了如此迅速,都没有察觉到。
他们这方面的能力甚至不如一些世家大族培养的死士,与暗桩。
不过虽然他们的眼力不行,但是行动力却很强。只要刘宏一声令下,或者是发现了什么不利于刘宏利益的举动。
第二天就能将具体情况放在刘宏的案头,第三天,就能凭借着朝廷的力量,将人员抓捕归案。
绣衣使者的首领称之为绣衣直指,有十二位,没错,正是十二中常侍。这也是为什么绣衣使者始终没有发现太平道在雒阳的动作。因为有两个人在里面作梗。
今天来抓唐周的这十几个绣衣使者,是张让和赵忠麾下的绣衣使者,并没有让封谞和徐奉知道。
为五色博戏馆背后的管理者,正是赵忠,唐周在博戏馆内挥金如土的异常举动,很快就引起了他麾下绣衣使者的注意。
前些日子有大臣上书太平道有谋反的异动,加上这个唐周,使得赵忠不得不联想起来。
又让人去调查这个唐周,结果发现唐周这人仿佛凭空冒出来的一样,不仅来历是假的,路引也是假的。
这就有了现在门前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