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母一边拍着刘备的手,一边劝他回去继续读书,她以为是刘备忍受不了学堂里的苦,私自回来的。
刘备一下子跪在刘母面前,一边流泪一边自责道:“孩儿该死,在学堂里经受不住诱惑,与同学一起出去玩乐,荒废了学业,已,已经被老师,逐出了门。
母亲,孩儿错了。”
说着说着刘备不断抹着眼泪。
刘母深深的叹了口气,缓缓站起身,回到刚才的位置,重新开始了她的编织工作。
刘备一边泪眼婆娑,一边跪走着来到刘母身旁,请罪道:“母亲,你打我吧,我让您失望了!”
刘母一边做着手中的活计,一边平静道:“事已至此,母亲再打你又有什么用呢?你既然已经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就好。
母亲知道备儿从小就聪明,所以才教备儿认字读书,如今你既然被卢先生赶了回来,说明你的心还没有静下来。
我想这也是卢先生的用意,备儿啊,既然知道错了,以后改就好了,别人都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依照你的聪明,今后一定能够做出一番事业的,只是早和晚的区别。
既然回来了,就和我一起编织吧,这番远行就当是出门见了见世面,只是不要忘记你心中的大志就好,母亲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实现你的志向的。”
说完,刘母将刘备扶了起来,拍打着他膝盖处的泥土,用袖子将他的泪水抹去,对着他笑了笑。但是好似牵动了什么,转头咳嗽了几下,然后重新坐下,开始工作。
刘备羞愧的坐到刘母的身边,母子俩一同开始了编织,因为他们要靠它生活。
看着刘母时不时的咳嗽,刘备担心道:“母亲,要不去看一看医师吧!”
刘母摇了摇头,并没有解释什么。
“母亲”
刘母看着刘备笑道:“没事,老毛病了,快些做吧,明天涿县的走商就要来了,要是没完成,又要再等几日才能卖出去。
到时候,家中可就没粮食了。”
刘备还想说什么,但是最后还是将其吞入肚中,只是手上加快了动作。
其实刘备的蒙学,全都靠刘母,他前往卢植私学之前所有的知识和读写,都由刘母在母子两人编织的时候教导的。
至于刘母为何懂读写以及那么多知识,就得说说刘母的来历了。
先说刘备,他的祖父叫刘雄,早年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按理说也是颇有资产和名望的,特别是在楼桑村也是可以参与决策的家族。
但是到了刘备父亲刘弘,只是当了郡里的一个小吏,但是恰逢刘母随着家中来到涿县行商,与刘弘相爱,最后两人结为连理,娶了白姓女,这在当时,成为了涿县的一个谈资。
要知道当今天下,姓白的可没有几个。整个涿郡,姓白的家庭更是只手可数,且几乎都是书香传家。因为只有白国王室的公族,才会姓白或氏白。
也正因为如此,刘母才懂得读写,懂得很多道理与学识,这使得少年刘备能够很早的,就接受了识字认字的教育,这才有机会接受刘德然父亲的资助,与刘德然一同去拜师卢植。
本来娶了白姓女子,刘弘应该一路长虹,但是好景不长,在刘备三岁那年,刘弘病死了,刘家一下子就失去了主要收入,家道中落。
刘母只得靠着给别人织席贩履为生,养大了刘备,等到刘备长到十三岁时,就已经能够与刘母一同编织,共同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十五岁时,同村的刘元起,也就是刘备父亲的兄弟,得知了大儒卢植返乡办学,于是托关系给自己儿子刘德然和大兄的儿子刘备一同报了名,并表示愿意资助刘备学成归来。
在刘母的坚持下,刘备只得独自一人跟随刘元起父子,踏上了去往涿县,外出求学的生涯。
虽然楼桑村也在涿县,但是幽州本就地广人稀,从楼桑村来到涿县,只是走路的话,也要耗费个七八日的时间,要不是楼桑村与涿县之间有商人往来,恐怕就成了与世隔绝的村子。
不过这可能也是当初刘敬后人选择此处,避难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