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摩腾两人耳朵里,蔡愔的大概意思就是说:“东方,大国,没有佛,速来!”
但是毕竟大汉距离此地不下万里,这不是能够随意决定的,最后摄摩腾两人还是对他们说:“这事关佛的传播,我们两个不敢随意下结论,还请施主等我们考虑几天,七日后,我们一定会给你们答案。”
蔡愔理解两人的顾忌,恭敬的行礼后,站在一旁,让开两人回住处的道路。
不知道摄摩腾两人最后是如何商量的,在第七日,两人联袂来到大汉使团的住处,向他们宣告了自己的决定。
“我与法兰大师商量好了,愿意同你们一道前去遥远的东方,向你们国家的百姓,宣扬佛的道理。”
蔡愔听完大喜过望,自己终于可以回家了,于是高兴的将两人邀请进入落脚的“驿站”,向他们详细的介绍关于大汉的一些情况,包括大汉皇帝在大汉的地位,以及一些常识。
摄摩腾听完秦景的讲述,知道了在东方一个名叫汉的国家,他们称呼国王为“皇帝”,他的的国家叫“汉”,称呼皇帝不能直接称呼名字,要称呼“陛下”。
汉国的皇帝掌握着汉国至高无上的权利,有着如同佛一样地位,而蔡愔和秦景这两个在他们看来极具佛性的人,在汉国居然只是一个小官吏,比他们强的人数不胜数。
而且在他们的介绍中,汉国有着两个掌控他们自称为“天下”的家族,一个是掌握着皇帝传承的“刘”家族,一个是遥远的千年前传承下来的,掌握着文化的“白”家族。
如果他们要想在汉国传教,绝对是绕不开这两个家族,如果有任意一个家族反对,他们除了离开,没有别的选择。
“蔡施主,谢谢你的告知,没有你的提醒,相信我们两个一定会因为无知,而遭受到莫名的伤害。”
摄摩腾两人对蔡愔的解释十分感动。
“两位大师不用如此,你们相当于是我请到大汉的客人,要是因为我的问题,让你们受到了伤害,这对于我来说,是不可以原谅的。
我们儒家的先贤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对应在了这里。”
两人虽然不知道蔡愔说的先贤是什么,但是从这句富有佛理的话中,摄摩腾可以感受到,那一定是与佛最相近的人。
于是世界上,佛与儒的第一次碰撞,就在这个既不是儒的国度,也不是佛的净土之间的国家发生了。
由于知道大汉没有佛经,所以两位大师就将自己的佛经全部带上,还从贵霜最大的佛寺里面抄录了一些佛经,以作为宣教的基础。
又过了一个月,蔡愔一行人与大师摄摩腾、法兰两人都做好了准备,他们将经书与佛像装到几匹从大宛王赠送的和买来的白马上,告别了贵霜王的使者,带上了贵霜王写给刘庄的书信,以及对于他们的一些赏赐,踏上了回国的道路。
来的时候,一行十八人,轻车简骑,只有几匹马和骆驼,带着所需要的物资和钱财。而回的时候,二十多个人,带着几匹马上的经书和佛像,以及贵霜王派出的几个使者,还有赏赐的金银。
因为是归程,来的路他们已经烂熟于心了,于是一路十分快速,出了贵霜,又回到了大宛。
大宛王听说天竺高僧随着汉使而来,让人以最高的礼仪,将两位高僧请进王宫内,向他们求解佛经。
没办法,蔡愔等人只好在大宛停留了下来,等待大宛王放人。
因为大宛距离天竺之间隔绝着数个大小国家,因此传到这里的佛经多是一些残缺的经书,大宛王又是信佛的人。
如今见到高僧,亲自为他解释以往不清楚的地方,大宛王竟然生出一股抛弃王位,随两位高僧左右的想法,但是理智让他将这个想法按压了下去。
只好向两位高僧道:“请高僧怜悯大宛一心向佛之心,留在大宛,为大宛子民传达佛陀的真意吧!”
不仅如此,为了挽留两位高僧,大宛王还拉上了大宛国内信佛的众多贵族百姓,向他们跪求。
整个场面显得十分之大,满地跪着的都是信佛的佛教徒,这对于一个佛门高僧而言,不亚于一记绝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