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白麒是白宣的嫡子,白室本就不愿意继承白国王位,喜欢研究数术之学,只是白宣早逝,故而被白贯拉上了王位。
在白氏子的眼中,家主之位,也就是白王之位,就如同一道枷锁,将其捆绑在白国,没有大事要事,不得出白国一步,甚至于白府、朝歌。
自从白室继位以来,这白府只出过三次,朝歌只出过两次,白国只出过一次,就是那次光武帝在邯郸的设宴。
所以白氏子并不像皇室子弟,那么渴望皇位一样渴望家主之位,因为不当白王,不当家主,仍然可以享受到白氏的荣耀,仍然可以实现心中的渴望。
因此白室没有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白宣的儿子。因为这王位和家主之位本来就属于白麒。
永平二年
此时距离汉帝刘庄登基已经过去了两年了,刘庄为人喜爱儒学,而且,由于刘秀的常年教导,对于防备外戚乱政和地方豪强方面,深受他的影响。
因此刘庄继位后,在继续奉行光武帝在位时期为巩固大汉统治而推行的各项政策外,一改往日刘秀对待外戚宽容的态度,凡是有违背汉律的,不管他是谁的亲戚,哪怕是自己的亲戚,也不会放纵。
刘庄遵从光武帝的遗命画二十八将于云台,其中以太傅邓禹为首,有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朱祐、白和、祭遵等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的二十八人。
但对自己的岳父马援却不予收入,只因为他是自己皇后的父亲,这就给了大臣们一个信号,自己就是要限制和约束外戚。
为了掌控朝政,刘庄一上位就将三方集团势力的代表收入朝中,任命代表功勋集团的邓禹为太傅;下诏召来胞弟,代表宗室集团的东平王刘苍为骠骑将军;提拔代表官僚集团的前朝老臣,尚书令白黎为太尉。
如今的朝政不是如同前汉一样,皇帝之下,就是三公,三公把持朝政,而是皇帝通过尚书台统领外朝,尚书台有关于外朝所有衙署的曹尚书。
而外朝则是以太傅为上公,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往往让太傅录尚书事,参与内朝决策。
但是太傅并没有统辖三公的权利,主要是为了向皇帝讲述经术,而刘庄犹爱儒学。
而任命邓禹为太傅,是为了安抚功勋集团而已,因为邓禹并没有被录尚书事。
外朝以太尉领太常、卫尉、光禄勋三卿;以司徒领太仆、鸿胪、廷尉三卿;以司空领宗正、少府、司农三卿。
不过若是没有被录尚书事,三公与花瓶无异。
六月
刘庄西巡视察,到长安,祭祀高帝庙及十一陵。遍览客舍,召集郡县官员,慰劳犒赏作乐。
九月
刘庄亲自与东平王刘苍讨论,仿照周礼,制定了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仪式,按等级建立了一套天子王侯百官的车服制度。
等到与众儒学大师讨论完备,下诏:“有司等即刻参照《周官》、《礼记》、《尚书·皋陶篇》等古籍恢复冕旒制度。”
十月
有司将制度上书,刘庄审阅后同意,确定了冕旒的规制:冕板皆广七寸,长一尺二寸,前圆后方,冕板顶部为玄黑色,冕板里部为朱绿色,前垂四寸,后垂三寸。天子系白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绶的颜色作组缨。
三公诸侯为七旒,青玉为珠;卿大夫为五旒,黑玉为珠。皆有前无后,各用其绶的颜色作组缨,旁垂黈纩。祭祀天地、宗庙、明堂时,则戴上冕旒。
早在光武帝时冕旒制度就有所恢复的征兆。
光武帝在邯郸宴请白光成王时,为了在传承悠久的白国面前,体现皇室威严,故而对于宴会和着装的设计,多采用古制,甚至在秦之后第一次使用了天子十二旒的冕旒。
如今,刘庄将其确定为制度,使得汉家的制度更加的完善。
十一月
刘庄派出使者以猪羊二牲祭祀萧何、霍光,表明对二位辅佐大汉的功臣的敬意。
同月,刘庄车架巡幸道河东,对所经过地方二千石县令、县长以下至于掾史分别赏赐。白国世子白绪代表白国,带着礼物前来朝见,刘庄很是高兴,赐予了白国,皇室所用的青铜乐器一套。
十二月
开国功臣司空窦融的亲属,护羌校尉窦林被刘庄以“欺君罔上、贪赃枉法”之罪下狱论死。
然后以窦融管教子弟不严,数次下诏责罚,并将窦融罢官。
太后阴丽华的亲族,九卿之一的少府卿阴就之子阴丰,宠妾灭妻,杀害其妻子郦邑公主。刘庄大怒,不顾外戚的身份,下令严查阴丰诸事。
最后阴丰以及他的宠妾被处死,少府卿阴就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