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国四百五十三年
秦王苦于无法东出,秦国实力无法提升,于是向秦国众臣问计,这时秦将司马错说:“大王既然无法东出,为何不南进呢?南方的苴、巴、蜀三国常年内斗,其土地肥沃,而三国兵力比起我秦国简直不堪一击,若是南进,必定是轻而易举啊!”
张仪反对说:“大王不可,巴蜀之地有天险,据说比起太行八关还要险峻,我秦军南进一定会遭受巨大损失,将秦国有限的力量浪费在这种事上,简直是在拖累我秦国。”
司马错又说:“巴蜀确有天险,可是他们常年内斗,我们如果和其中一方交好,在他们争斗中,一定会向我们求救,如此我们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可以轻而易举的入关。
等到我们入关之后,凭借我们秦军的战斗力,这群蛮子还能翻天了不成?”
秦王看向张仪问:“相国以为呢?”
张仪思考道:“如果果真如司马将军所言,南进或有大收获!”
秦王见张仪也不再反对了,于是说:“既然如此,寡人决定,南进!”
白国四百五十四年
巴国和蜀国、苴国两国交战,巴国抵挡不了两国的进攻,恰好秦国伸出橄榄枝,巴国顺势向秦国求救。
秦王得到求救信,知道南进的窗口来了,于是派遣张仪、司马错救援苴国和巴国。这时的蜀国和苴国正在全力攻打巴国,想要一次性将巴国灭国。
后方空虚,根本没想到秦国会趁虚而入。于是秦军十分顺利的就通过了蜀国和苴国的天险。等到两国发觉,秦军已经在攻城拔寨了。
两国连忙回师,但是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秦国很轻松的就把两国灭亡。而巴国正在高兴千年的宿敌灭亡,正在庆祝之际。秦军开始攻打巴国,在巴国错愕和不理解的目光中,巴国成为了历史。不仅如此,这一役,秦军还擒获了巴王。
秦国灭亡三国后,为了更好地开发巴蜀苴三地,决定在巴国、蜀国和苴国设立三郡,分别是巴郡、蜀郡和汉中郡,将三郡土地分为三十一县。并在江州筑城。
白国四百五十六年
燕王为了强大燕国想要招揽贤才,可是燕国偏远,几乎没有人才会来燕国,于是燕王就询问了大臣郭隗。
郭隗说出了自己的计策:“大王您如果真想招贤纳才,不妨就从我身上做起,让天下人都看到,像我这样不才的人尚且受到您如此的尊重,何况那些德才大大超过我的人呢?这样国内外的贤才就会不远千里向我国聚集了。”
燕王按照郭隗的主意,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选择了一个吉祥的日子,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恭恭敬敬地把郭隗请到新宫殿里去住。
不仅如此燕王每天都要像学生请教老师那样前去探望。除此之外燕王还在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高台,用以招徕天下贤士。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燕王规定,只要是来到燕国的士子,燕王会将其中的部分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进见礼。
做完这一切后。燕王让蓝衣社寻找齐国和白国商队不断的宣扬燕王的举措。很快,天下都知道了燕国的燕王为了得到贤才,修筑了一个“黄金台”,只要是去燕国的士子,都能够得到黄金。
有人问了,万一走了这么远的距离去了,得不到黄金怎么办?这时有人将燕王对待郭隗的态度说了出来,我们都知道郭隗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望的人,他都能得到如此待遇,我们不妄求他这么高的奖赏,有几块黄金都够我们下半辈子的生活了。
于是,天下士子,向燕国蜂拥而至。
很快,燕国的人才就如同装满了水桶的水,多的要溢出来了。燕王有些苦恼,很快,有大臣乐毅向燕王献上了变法大计。燕王如奉珍宝,立刻下令以乐毅作为变法者,对燕国实行全方位的变法。
首先,针对燕国法度驰坏、官吏营私的严重局面,乐毅教燕王制定法律,严厉法制加强对官吏的审查和考核;其次,确定察能而授官的用人原则,摈弃“亲亲”、“贵贵”的择人传统,以此廓清由老旧贵族当权时拉帮结党、滥用亲信的劣迹,使燕国的吏治日趋清明;
再次,建议燕王对那些遵守国家法度的顺民,包括身份低下的贫民和一部分奴隶,都以一定制度予以奖励,以安定社会秩序。
在军事上,乐毅着重进行战法和纪律训练,尽快提高燕军的战斗力。燕王还注意吊死问孤,去慰抚那些有丧葬之忧的人家;对那些有生育之喜的夫妇,燕王也派人去祝贺,给予关怀。
燕王与庶民百姓同甘苦,共命运,争取到了全国各各阶层对自己统治的拥护。一时间燕国欣欣向荣,而燕王心中的雄心壮志也显露了出来。
燕王想要摆脱齐国的控制,但是单靠燕国的力量还是太小了,于是乐毅提出了“与天下共图之”的战略,燕王让他细说。
乐毅和邹衍为燕王分析了天下局势:“齐、秦、赵三强都在千方百计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宋国的定陶是中原地区最繁荣的商业大都市,齐、秦、赵三国均想染指。一旦齐国灭掉宋国,就必然会加剧齐与秦、赵的矛盾,同时也会对韩、白、楚诸国形成严重的威胁,引起这几国的不安。”
于是燕王便定下诱齐灭宋、孤立齐国的方略。等待国力提升,时机一到,马上就实现此战略。
白国四百五十九年
韩国已经知道了张仪是秦国派来的谍者,而韩王也十分恼怒张仪的欺骗,于是针对秦国没有将关注力放在东方,而在全力开发南方巴蜀之地的情况。
决定背弃秦国,重新投入合纵联盟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