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能想到的情况,都一一说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一直在微微点头,听得很认真的样子。
等到朱海军说完之后,他便开口说道:“贤侄,汉字简化、标点符号、注音规则、汉语字典这些,能不能也给叔一份,让叔看看能不能用?”
传统的文人,恨不得文字只有他们自己能用,鄙视用句读的那些人,觉得他们的水平底下。
还有的文人,为了显得自己有水平,那是文词华丽,只是说一件事情,他能水个上万字才可能进入正题!
朱元璋就遇到过这种事情,那是在洪武八年十二月,刑部侍郎茹太素写了一份长达一万七千多字的奏章。朱元璋让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但当读到六千三百字时,他还未听到实质性的内容,便打了茹太素一顿板子。当念到一万六千五百字时,茹太素终于提出了五条建议,被朱元璋认可了四条。
经历过这事之后,朱元璋制定了行政文书规范,要求“颁示中外,使言者陈得失,无繁文”,这也使得明朝的奏章逐渐变得更为简洁明了。
因此,朱海军所说这些措施,最是合朱元璋心意了。
此时,听到这话,朱海军也还是为难了下,然后才回答道:“标点符号这个,我可以直接给,没问题,但是汉字简化,注音规则,汉语字典这个,量非常多,难以这么给的,估计也要等到可以向明朝传送东西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