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一朝,卫所没有彻底崩溃,但卫所的战力,早已崩毁严重!
而这种崩毁,首先体现在京师,其次是地方卫所,最后是边军!
仔细想想后面的历史,无论是平定刘六刘七之乱,还是与小王子之间的应州之战,边军才是主力。而边军之所以还有战力,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因为外敌尤在,将官也好,朝廷也好,都必须养着这些守门军士,不敢也不能真正往死里欺负。
军人没有战死沙场死而不悔的悲壮,没有为国征战的荣誉,没有杀敌报国的信念,这样的军人纵然拉起来十万、二十万,那也不过是个三四流的军队。
面对强敌,不堪一击!
朱厚照目光中透着几分悲凉,卫所制在明初是对的,也可行,但如今——不行了。
只是想要改变卫所制,重新建立新的军制,现在还远不是时候,当下唯一可以做的,只能是打补丁!
没办法,军制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国本,这东西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要兼顾国防所需、后勤供应等等,更要做到改变军制之后能更好,且多数军士满意与支持。
而更好,是需要钱粮打底子的,不是喊口号、画大饼就够的。
邓申看着沉思的朱厚照,颇是无奈地说了句:“规矩自太祖时就立下了,皇帝不点头,规矩就破不了……”
副千户于米、百户万溪、刘缇等人低下头。
没错,太祖的规矩,皇帝轻易不会违背祖制。
至于文官?
有几个文官在意过当兵的死活的……
武将?
大哥,人家武将是受益者好不好,忙着吃空额呢,军士吃什么,活不活得下去,和他们有多少关系……
这就形成了一个局面:
文官懒得管,武将不想管,皇帝得听太祖的不能管。
真正的三不管!
朱厚照将醪糟喝了个干净,愤然道:“放心吧,太祖的规矩不好,该换也得换!这是太宗教给皇帝的道理!”
邓申、于米等人愣住了。
护卫王林想咳嗽,庞岳、刘璋低头。
这算什么事,用太宗朱棣压太祖朱元璋?
朱厚照对所谓“祖制”并没什么好感,老朱确实是伟大的,单单就恢复中华,让汉族人重新挺起胸膛,将华夏薪火燃烧得亮眼,他的伟大就无人可抹杀!
但老朱弄的那点“祖制”,多少有点不想说,像是一根根绳子绑缚在双腿双脚,最要命的,还有一根名为“天下养朱”的绳子挂脖子上了……
早晚全将这些祖制的绳索全给剪了,学学人家朱棣,什么永不征讨之国,安南欺负我,揍到他妈妈都不认识!
用过简单的饭菜之后,朱厚照走在营地里,对跟在身边的邓申、于米等人道:“你们的账册我看过了,没问题。若过段时日朝廷嘉奖,你们希望要什么?”
邓申肃然道:“棉衣,棉被!”
朱厚照皱眉:“没想着升迁?”
邓申呵呵笑道:“升迁不升迁,是兵部考核、陛下的事,这不好提。但若是嘉奖的话,我们希望有过冬物资,这里冬日严寒,许多军士为了御寒,将棉被掏空了给孩子做棉衣……”
朱厚照心头一紧,吩咐道:“给你一晚上时间,统算好这里有多少人,哪怕是襁褓里的孩子,也给我算上去!”
于米心头一喜。
邓申却走出来反对:“不可,非军士,不受其嘉奖!六百三十二名将士,我们只要六百三十二名将士的嘉奖,不要朝廷添麻烦!”
朱厚照深深看着邓申,抬起手拍了下邓申的肩膀,重重点头道:“你知不知道,这古板的性子并不好,很容易得罪人?”
邓申肃然:“规矩如此,谁还在意得罪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