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魅力就是在于,它能通过一帧又一帧精美的画面,对你塑造出一个光怪陆离而又精彩纷呈的世界。
你能在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通过镜头为你展示出的画面,体验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闻名于世界的电影艺术大师希区柯克一度这样认为
“观看一部好的电影之际,就是在体验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这个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大家从小到大的经历不同,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也不尽相同。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文学,也不是每個人都爱好读书。
如果你对一个本身就不喜欢读书的人,苦口婆心地劝诫他
“你一定要好好学习。”
那他只会嗤笑一声,然后颇为果决的回答你
“学习?学个屁!”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些本身就不喜欢读书的人,爱上文学,关注文学,乃至于被自己笔下这些写出来的文字所影响?
答案,显而易见。
就是让他们看电影!
“看书你嫌弃太慢,总是感觉沉不下心。”
“一部两小时的电影直接将整本书的内容概括,这点耐心,你总该是能有的吧”
当江海原创《熔炉》被韩国方面翻拍成电影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不胫而走。
众人的反应各不相同。
熟悉【江海】这个名字的吃瓜网友,顿时就记起
“江海?这不就是前段时间被清华教授质疑抄袭的那个作家?才被质疑没过多久,这就有新电影要上了?”
“这速度,还真是有够效率”
清华大学,东校区。
大礼堂附近。
大礼堂是一座罗马式与希腊式相结合的古典建筑,科林斯风格的石柱,柱顶的涡形装饰带着古希腊晚期的情调,东罗马拜占庭风格的圆形屋顶,拓弘的拱形门窗有着罗马的辉煌与大气。
此刻,戏剧学院教授霍学海,也是之前公然发声质疑江海抄袭的那位教授,他坐在大礼堂的石凳上,看着《熔炉》被改编成电影的消息,顿时就陷入了沉思。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由中国作家江海创作的原创文学著作《熔炉》,将于月中正式在韩国地区上映。”
“原著作者江海。”
“电影编剧江海。”
“文学监制江海。”
“艺术总编江海。”
对于怎么拍电影,江海的确是不懂。
但有关于电影剧本,以及人物台词,影片立意也就是文字这方面的东西,江海主打的就是一个亲力亲为
主打的就是一个谁也别想挣老子的钱?
“这怎么能这么快的呢?”
霍学海非常疑惑。
照常理说,一个好的电影剧本打磨,少则一到三个月,多则一到两年。
可反观这江海。
一个星期的时间写剧本,两个星期的时间投稿出书,三个星期电影立项,在前后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电影剧组直接就放出了预售消息?
这速度,会不会有点儿太快了?
伱要说人抄袭?
这抄袭,也得是要有个限度的。
你要真能以一个星期一部剧本的效率疯狂产出,不管他抄不抄袭,这可能也得要有点儿真本事?
正当霍学海就《熔炉》被改编成电影的消息陷入沉思之时。
来自于《新京报》媒体记者,在《电影周刊》专栏上发表的提问,吸引到了他的注意
“霍教授,您如何看待江海的新剧《熔炉》”
作为清华教授,也是戏剧领域的权威。
对于剧本的常识应该没有人能比他霍学海更为清楚?
一般来说,越是有深度和内涵的电影剧本,它就越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打磨。
慢工出细活。
久久方为功。
照常理说,电影剧本的质量应该和时间是成正比,你想要高效率的时间去完成一部剧本,就势必会牺牲一部分质量,不可能什么好处都让你占尽
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懂?
但江海这小子明显就有点儿不按常理出牌。
你要说他的剧本没有质量?
这剧本又偏偏能被剧组选上,并且还能翻拍成电影,并且还不止一部。
你要说他的剧本质量过关?
但偏偏这小子写剧本的速度又实在是太快,快的让从业人士真的是很难理解。
思来想去,面对《新京报》记者的提问,最终霍学海还是相信了自己的直觉
“我的评价是,依托答辩”
何为依托答辩?
依托答辩的意思,就是一坨大便
堂堂清华大学教授,在戏剧领域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为什么会玩这种上不得台面的谐音梗?
这,就不得不提到霍学海和江海近期在网络上爆发的激烈争执。
真正的文人辩论从来都是朴实无华。
自从霍学海质疑江海抄袭,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两人就会在互联网上爆发激烈的争执。
别的文人对骂,从来都是文雅而不失礼节
“夏虫不可语冰!”
“何不溺以自照?”
“朽木不可雕也!”
“君额似可跑马!”
可反观江海和霍学海对骂,主打的就是一个生猛
“你妈死了,你爹也不得善终!”
“畜生东西,有妈生没妈养的玩意儿”
“够胆你再说一遍?”
“我他妈再说十遍”
也正是因为两人的对骂过于生猛,这一度引来了官方的下场。
你说两个普通人,在公众场合这样对骂也就算了,毕竟也没什么人在意。
但不管是霍学海还是江海,这两人都可以称得上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公众人物在公众场合这样互骂?
这给旁人带来的影响不好
于是乎,在一次深夜的激烈交战之后,官方下场将两人双双禁言,官方给出的禁言理由也非常之简单
【发言请勿带侮辱性字眼】
原本,双方对骂这种事情在官方下场后,应该暂告一段落。
可像是非常之不过瘾一般。
你不让我说脏话,那我就搞抽象,整一些有的没的词汇来喷你
这总该可以吧?
又是一个深夜,针对“抄袭”这件事情,两人再次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在双方都说服对方无果的情况下,江海率先开火
“我上早八!”
六七十岁,已经上了年纪的霍学海哪里能弄明白网络这些抽象热梗?
当霍学海向学生求助,询问这【我上早八】究竟是个什么意思之时。
学生一脸犹豫的冲着他比了个口型
“我上早八,就是我n的意思”
得知真相的莫教授气得够呛。
正当他组织语言,想要冲着江海回击之时。
不等他回复。
江海又自创起了花活儿
“inea,电影院!”
“霍教授,跟我念,我inea!”
电影院的英文是【inea】,把【inea】这个单词分解拆开就是i-ne-a。
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学习过小学拼音的朋友,应该都能明白这是个什么意思?
你要让霍教授引经据典的和江海辩驳,这肯定不带怕。
但你要让一把年纪的霍教授和江海整这些花活儿,这不纯纯就属于欺负人?
霍教授被气的手都在抖,他当即就想要还击,可每当他编辑一些含妈量极高的语句,想要发送出去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