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几个月的准备之后,竹纸终于造出来了。
苏南村敲锣打鼓,搞得比过年还要热闹。
私塾的老师还是苏砚,不过考虑到苏砚有时候要处理村子里的事,便让顾婧雅也兼任了教师。
虽然顾婧雅的综合知识不如苏砚,但是她好歹也是在读的医学博士,教这些个孩子绰绰有余了。
寻常的私塾先生,一般就是写几个字,教会学生写,读,便行了。
学生认不过来时,便口述一段文章,让孩子们摇头晃脑的背。
以后很多人,把文章都背得滚瓜烂熟了,却还不知道字是哪些个字,更不知道文章的意思是什么。
古代的教育便是这样参差不齐。
可是,对于苏南村的孩子和家长来说,却一点也不在意。
能够有书读,他们便已经感恩戴德了。
更何况苏砚带着他们花了那么多时间,还造出了纸。
早前在私塾里,都是先生写了之后,学生随便找些什么东西记下,回去慢慢写。
有的家庭会凑钱给孩子买几份竹简,有的家长则是自己给孩子做竹简。
当然肯定是没有卖的好了。
可比起那些连竹简都用不起的孩子,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城里的孩子倒几乎都是用竹简的居多,一些有钱些的家庭才能用上纸。
可谁能想到,现如今,苏南村的孩子也能用上纸了。
当晾纸收起来的那天,一些家长看着微微泛黄当干净整洁的纸张,眼泪都掉下来了。
“买这些纸,得花去多少钱啊,可现在族长居然带领我们自己就把纸做出来了,咱的娃也能用上这么好的纸了。”
李玉莲听到众人都在夸赞自家相公,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只是不知道相公又跑哪里去了,早早起来便挎着篮子扛着锄头出去了。”
后山一小山坡上,苏砚找了处合适的地方,便抡起锄头挖了下去。
有了纸,接下来便是给学生们写课本。
关于教什么,苏砚思考了许久,决定还是从认字开始教起。
顺便教一些数学音乐之类的。
不过课本的话,该怎样印刷才好呢?
短期来说,手抄或者雕版印刷就好,长期的话,还是要研究一下活字印刷。
为此,他特意找了这个地方。
这种黄土具有很好的性能,能经得起烧制而不会开裂。
苏砚挑了满满一篮子泥土回家。
他找来一个大水缸,把黄泥放里面,加水化开了。
又找来一块滤布,将泥水过滤一遍。
这样,黄泥中的砂石便被过滤出来的,免得制模时产生开裂。
砂石过滤完之后,就只需要等着黄泥再次沉淀。
舀去上面的清水,便能得到质地纯正的黄泥了。
等到黄泥中的水分风干的差不多,就可以开始炼泥。
苏砚将桌子搬到院中,学起前世西北那边做牛肉拉面的手法,开始摔打起来。
等到泥土揉制得差不多了,再拿来木板压平。
接着便是用木条比划着,将黄泥切成一块一块,大小相同的泥块。
把分割的泥块阴干之后,再找来一块石头,将这些小块磨平整。
这些泥块就是活字印刷所需要的字坯了。
顾婧雅看着苏砚神神秘秘忙碌这么多天,好奇地问道:“小苏同学,你这是干嘛呢?和泥巴玩?哟,不错嘛,搞这么多小块,你是准备做一副麻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