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驱动,以工代赈?”
徐若琳眨了两下明眸,摇了摇头。“殿下说的好深奥,若琳不懂。”
萧羽拿过一把折扇,一边为两人扇风,一边解释道:
“王妃,事情是这样的。”
“首先,我可以让范安开仓放粮,可是仓里的粮食毕竟有限,需要赈济的民众数量又非常庞大,同时,那些本不缺粮的富人,如果派遣下人混在灾民中,领取米粮,也会很难区分开来。所以,开仓放粮,并不是上上之策。”
“其次,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如果米少人多,米价就会上涨;反过来,如果米多人少,米价就会下降。”
“临安城里的米价一旦大幅上涨,外地米商就会看到商机,就会一窝蜂地把粮食源源不断运来。如此一来,临安城里的大米就会供大于求。”
“到了那时,米价就会回落,甚至会比水患之前还要便宜。”
“若琳,你明白了吗?”
徐若琳似懂半懂地点了点头。“我大概,懂了。”
“殿下,你让本地富人自掏腰包,自助自救,这个我能理解,可你为何又要举办龙舟竞赛,还要大兴土木,大搞基建?”
扇着扇子,萧羽微微一笑。
“王妃,临安城里富甲商户很多,道观寺庙也很多,我让他们捐钱赈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自助自救,不过在我看来,相信没有多少富人会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即便愿意,也不会掏出多少银子。”
“既然这样,就要采取其它办法。”
“首先,此时大量灾民聚集城内,劳动力十分充足,正像我刚才所说,任何东西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灾民多了,人工也会便宜。”
“此时此刻,让各方大兴土木,大搞基建,官府富人、和尚老道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整修河道,建起楼堂庙宇,同时普通百姓也挣到了工钱。可谓一举两得。”
“其次,这个时候举办各种活动——比如龙舟竞赛,可以让富人们出来游玩。这些人一旦出来,就会消费。他们一旦消费,那些小商贩和餐饮业就有机会挣到钱。”
“综上所述,官府修缮了河堤,富人与和尚老道修建起楼堂庙宇,灾民可以喝到粥,还可以挣到工钱,小商小贩与手工业者也有钱可挣。各方都得到利益,大家都有钱赚,才会有动力参与其中。”
“这,就是利益驱动,以工代赈。”
“原来是这样!”徐若琳点了点头。“殿下这个办法真的非常精妙,不过,修河道的银子,又从哪来?”
萧羽摇了两下扇子,“关于此事,就要看临安太守范安的工作能力了。”
徐若琳点了点头。“殿下,临安太守会认真推行荒政六策吗,他会不会是靖王的人,处处给你捣乱?”
萧羽轻轻摇了摇头。“我觉得他不像二皇子的人。”
“为何?”徐若琳追问道。
萧羽笑道:“王妃,我如果不给你解释,你是不是觉得这‘荒政六策’,有些荒唐?”
徐若琳点了点头。“殿下说得对,我第一次听你说出这些措施,的确感觉有些荒唐。”
萧羽老神在在一笑。“这就对了。连你都觉得荒唐,假如范安是二皇子的人,靖王一定飞鸽传书,让他处处给我捣乱,而当他听到如此‘荒唐’的策略,一定会认真执行,以便让我出糗,最终让我身败名裂,灰溜溜地逃回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