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令,九卿中的一个职位,主掌宫殿议论,接引宾客以及听取事务的汇报,还管理宫内的保卫...保卫!也就是说,宫殿的守卫军大多都是蒙毅指挥调度...假如让长平公蒙恬担任左的话?难怪冯去疾要含糊地点明这一句话...思考了一会儿之后,扶苏问道:"那么请问,对于功劳应当如何奖赏呢?"
"我认为应当封长平公蒙恬为关内侯,并新增食邑二千户,同时兼任太仆之职!"冯去疾望着扶苏,接着说道:"至于左这一职位,微臣建议陛下可以考虑下尉缭...他是太尉,也是秦国的军事领袖。”
太仆,就像后代的交通部长与皇上的马车夫结合体的角色,例如历史上的优秀司机——夏侯婴也曾拥有此头衔。不过若让长平公承担起这样的职务,会恰当吗?嗯,在这个阶段的太仆,不仅需负责宫殿及路的修建,长平公曾经督造过长城及通路,可以说他拥有一定的经验。关内侯的封号虽然无法继承,但是蒙恬仅有五十岁年纪,还有许多上升的可能!赐予食邑二千户,这已经接近高级的彻侯封地了。这算是兑付当初我答应的报酬一部分吧....扶苏点了下头,接着问道:
"那么,太尉的位置该补充谁?"
对于尉缭接手左的职位他没有什么异议,因为他正是着作《尉缭子》的名人。
"公子还记得那个叫做羌痍的吗?"冯去疾发出了一个问题。
"羌痍吗?那位跟已去世的武昌候赵国作战的人叫羌痍?”扶苏皱起了眉头。“这位老将军吃饭还很利索吗?”
冯去疾呵呵笑了回答:“不是吃一斗、吞下十斤肥肉的猛士那种。但是他身体健壮,比臣下还更活跃不少!”
换下了那个六十七岁的老头子李斯,又带来了年纪相似的尉缭和羌痍;秦朝的高层队伍要实现年轻化,还需要很长时间...扶苏内心感叹了一句,然后轻轻点了点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