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唯美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137章 我本农民,岂怕耕耘

第137章 我本农民,岂怕耕耘(1 / 2)

天玉1号横空出世,从西北地区崛起,在质疑和贬损声逐步扩大种植面积。

    直至长驱进入黄淮海和东北地区后才引起广泛关注。

    有人说,要超越对手,必先研究对手。

    天玉1号无疑会引领一场育种人员模仿秀。

    不法分子也会在假种子、种子包装等各方面做文章。

    用不了两年,

    天玉1号就会如同郑单958一样,伪冒假劣种子泛滥。

    所以郭阳才会决定降价。

    今年天玉1号已经攫取了足够丰厚的利润,营销网络、运输物流也在实战中迅速成长。

    制种基地和生产工厂布局上可能还与德农公司有差距,德农公司玉米种子年产能2亿斤,天禾短时间内追赶不上。

    可德农也有短板,研发能力不强,郑单958也不是独家经营,品种与天玉1号也差距明显。

    更何况,德农还有三个队友时不时的扯后腿,互相竞争,非法制种,套牌贴牌。

    种子价格逐年走低,最低时甚至能卖出每斤3元的魔幻价。

    天玉1号的品种优势明显,今年上千万的种植面积,待收获季节一来,农民赚了钱,自然会口口相传。

    明年的情况只会更火爆!

    天禾没理由不趁机争夺市场占有率,玉米种子的王者也是时候换人了。

    ……

1936年,堵纯出生于黄河岸边,豫省的一个农民家庭。

    小时候家乡土地贫瘠,盐碱地居多,乡亲们劳作一年,也收不了多少粮食。

    饥饿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堂课。

    在艰难的岁月里,怀揣着多产粮、吃饱饭的朴素梦想,堵纯踏上了玉米育种的道路。

    育种工作是枯燥繁琐的,一年没个歇息时间,6月在豫省播种,11月就该到海南加代繁殖了。

    在海南一呆就是6个月,在烈日下汗水顺着衣襟往下流淌,在灯光下忍受蚊虫叮咬,汇总试验数据。

    住茅草屋,缺水缺电,拾柴做饭,吃咸菜疙瘩。

    蚊虫飞舞,老鼠打架。

    更难受的是,遇到暴雨、台风,嫩苗被毁,却束手无策,只能重头再来。

    这样南繁北育的日子,他风雨无阻的干了23年。

    23年里,培育的杂交玉米品种也有几个,但几年前,我国每年审定玉米品种都超过了100个。

    他的品种只能算是区域性小品种,增产增收不明显,推广价值不高。

    难释情怀。

    于是退休后,他依然南来北往,坚守在育种一线。

    终于在2000年培育出了郑单958,这是他的得意之作,得到了国家和农民的认可。

    这下该歇下了吧!

    不!

    他依然不满足,他有了新的目标,不育化制种一直是国内玉米育种的痛处。

莫道桑榆晚,晚霞尚满天。

    他像往常一样,在各地奔波。

    去年在张掖做实验时,他就听说了天玉1号,那时醉心于研究,也就没重视。

    但今年天玉1号却展现出了黑马的姿态,有一飞冲天的架势,各种业内媒体都在报道。

    就像当初他的郑单958一样,火遍了大江南北!

    更惊人的是天玉1号打出的产量宣传,亩产3000斤?

    除了天玉1号外,先玉335也映入了眼帘。

    鹤立鸡群的零售价,独树一帜的品种优势,消费市场的热捧。

    详细了解后,愕然!

    天玉1号是不育化制种?

    无论是不是虚假宣传,他都充满了好奇心,随后便研究起了天玉1号和先玉335的育种路线。

    天玉1号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他是不屑于走偏门的。

最新小说: 消失点 前夫处处护青梅,重生改嫁他急了 礼物 这老六能处,有事他真上! 有了暴君读心术,我在宫里杀疯了 乡下来的真千金,竟是封建老祖宗 我们村的阴阳两界 京圈九爷的重生小玫瑰,又欲又乖 万人迷沉浸式扮演[快穿] 在末日世界修魔也太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