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皇子府正殿,赵元谦将自己和庆文帝的对话向张喜儿进行了转达。
沈长安觉得这事一定能成,他不相信庆文帝能拒绝这么大一笔钱的进账。
可张喜儿却觉得这件事似乎出现了一点点问题,不过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他却没有想通。
“有啥问题,这户部难为我们,我们便想出了偏门,直接和陛下进行合作呗。”
沈长安不理解张喜儿为什么会困惑,他可是亲自面见过庆文帝的,虽然在外的评价是雷厉风行、铁血手腕,但对待皇室自己的正事、尤其是自己儿子们的事,他还是很上心的。
这赵元谦都求上门去了,庆文帝高低得表示表示吧。
赵元谦也认为,这件事应该没有啥大问题。
虽然庆文帝表示这件事他还要想一想,但这于上京城经济有利、对皇家内库有利的事情,怎么会遭到驳回?
退一万步讲,如果庆文帝真的有顾虑,不愿意重新批一块地给六皇子,那他们继续按照现在的模式经营,继续给户部按时按量交税就行了。
傍晚时分,宫内来了一位太监,宣赵元谦明日上朝议事。
“殿下,这事需要上朝再议么?”
张喜儿眼皮跳得厉害,皇家自己做生意而已,干嘛还要上朝去议?
如果把真实的想法告诉文武百官,那多半是有人要公然抵制的,朝堂之上,不论谁想出了新点子、新路子,总有那些保守派要跳出来横加阻拦,好像他们除了唱反调,就没有其他的活要干了。
“明天上朝再看吧,咱们只是为了赚钱,但父皇应该还有别的考虑。”
赵元谦皱着眉,喝着茶,始终领悟不到庆文帝的意思,不过没关系,睡一觉之后就知道了,难道他老子还要坑害自己儿子不成?
庆历9月24日,养心殿早朝。
依旧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报告之后,庆文帝突然坐直了身体,他手上拿了一封厚厚的奏折,吸引了文武百官的注意。
“户部尚书郭成坤一周前上了一封表,想要以户部牵头,做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海公公你念一念,我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海总管接过庆文帝手上的奏表,大声朗读起了其中的内容。
这封奏表的前半段,大篇幅地论述了大庆全国上下,近几年的税收与支出情况,虽然大面积的战争已经过去了很久,但防灾减灾、补贴农户、储备铜铁、大兴基建等方面,还是让整个大庆捉襟见肘。
奏表中段,就针对以上的问题,户部准备自己牵头,成立一个以国家为后盾的贸易体系,综合生产、运输、销售,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的整合各类大宗贸易,在满足老百姓更丰富的生活需求时,也为大庆增加更多的金银储备。
奏表后段,户部将这种新模式命名为“国家品牌战略”,希望庆文帝能够在上京城批一块地,作为实验场地进行小范围的实验,等机制模式成熟后,再铺向全国、走向世界!
海公公念完,赵元谦直接就石化在了原地。
而庆文帝也特别的瞧了他一眼,那眼神似乎会说话:
“你的层次还有些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