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都市 > 领证了,但不熟 > 246 我喜欢中二的

246 我喜欢中二的(1 / 2)

这是什么?”林眠看向脚边纸箱。

    谢逍蹲下打开,“青山拆迁巡检,常二中老房子发现的,说是角落里放着。”

    他补充道:“没带走,或者故意丢下。”

    林眠“哦”了声,默契意会。

    去上海前,她忙中出错,落下了母亲的相框。

    -

    撕开胶条,纸箱里是些小零碎,极具年代感的藕粉盒,压扁的红塑料皮学生证。

    还有一本旧影集。

    很陌生。

    硕大铜圈,窄长硬皮纸壳封面,九十年代曾风靡一时,家家都有。

    白色塑料对折内页,翻动时咔咔作响,隐约飘出一股腐朽破败的味道。

    她缓缓翻看。

    照片泛黄,几乎全是学校照片,有母亲跟学生合影,更多地是不同学生的。

    林眠偏头回忆。

    母亲去世后,家里关于她的东西逐年减少,“我不记得有这本影集。”

    谢逍没有直接回答,他脑中先过了一遍。

    “去年国庆,岳父说搬家收拾东西,发现了一本旧影集,全是学生照片,说的应该就是这本。”

    他捧起影集细看,一眼认出当年的他,裴遥,还有叫不出名字的同学。

在操场,在理化实验室,在微机室,在国旗下的主席台,在校园每个角落。

    运动会百米接力、辩论会、戏剧节,照片里全是青春的荷尔蒙。

    如同花季回眸。

    ……

    “这个是我。”谢逍指给她看。

    一头长发,乍看确实像浩南哥郑伊健。

    照片中,他怀抱墨绿色电吉他,脚踩雅马哈音箱,望向镜头坏笑,恣意又张扬,背后是校际音乐节的大红色Logo。

    常二中讲究“德智体”全面发展,每年举办音乐节,不少老师吐槽,嫌不务正业。

    在她印象中,母亲不但支持,还经常抽空陪学生们排练。

    赵红说,所有学习都是载体,完成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搭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母亲,教育理念超前。

    -

    谢逍抽出相片端详,像在缅怀青春。

    林眠好奇:“唱的什么?”

    “《静止》,”他解释,“和弦比较简单。”

    “这是不是秦北望?”照片角落,有个模糊的猥琐身影。

    “嗯,弹贝斯,选歌主要是迁就他。”

她记起秦北望练琴,贝斯一共四根弦,他拨来拨去像弹棉花,难听的要命。

    从那时起,秦北望就和他混在一起。

    难怪那么怕谢逍,初中去跟高中混,确实天然等级压制。

    “是他。”谢逍翻到背面。

    右下角漂亮的正楷,蓝黑色钢笔水,赫然写着:2004年夏季音乐节,余不群(左),谢逍(中),秦北望(右二)。

    赵红给每一张都标注了日期和人名。

    “右一是谁?”林眠问。

    “不知道。”赵红没有写名字。

    “你不是记性特别好吗?”

    “我只记得重要的人,”谢逍单手揽她腰,一戳,“比如你。”

    表白突如其来。

    她后腰一痒,“少来。”

    他保持同样的姿势,两人继续看照片。

    -

    一张张翻看,如同开启时光机。

    快门一按,成就重温的神奇与惊喜。

    她像个时间的小偷,透过母亲的镜头,窥见当年鲜活的画面。

    胶卷是来自过去的信件。

原来,她也曾是那么幸福的小孩。

    -

    “这是大哥?”林眠看到另一张,惊喜不已,“大哥好帅。”

    篮球赛,裴遥远端三分球,英姿飒爽。

    赵红特意在背面标注,极限力挽狂澜。

    谢逍抓住重点,“我不帅吗?”

    “你是中二。”林眠把照片塞好,觑他,亲他嘴角,“我喜欢中二的。”

    “……”

    谢逍抱起她深吻。

    理智荡然无存。

    -

    窗外南湖流光溢彩。

    繁华与宁静,在这一刻水乳交融。

    湖面荡起涟漪,将夜的倒影层层推远。

    沙发狼藉。

    两人靠着沙发,都没打算去浴室。

    “我不知道母亲喜欢拍照。”林眠说。

那时,数码相机还没普及,家里有一台海鸥相机,135画幅,纯机械手动测光。

最新小说: 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胖军嫂又娇又软,最强军官破戒了 星空彼岸 为系统舔校花两年半,她当真了 徒儿你太无敌了,求求你下山去吧 高武:我有十个物品栏 人前人后 逾矩 欲晓 小狗饲养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