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王娡翻看着书简,“他不是学宫儒学博士吗?也参加策论了?这老夫子。”
自文帝始,广开游学,设学宫,《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尚书》等,皆设置博士,开班讲课。
董仲舒是景帝时的儒学博士,对《春秋》颇有研究,着有《春秋繁露》等书,是名噪一时的经学大儒。
他设坛教授,课堂上挂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帷幔外面听。同时,他还经常叫他的得意门生吕步舒等转相传授。很多人跟他学了多年,甚至没有跟他见过面。一些再传弟子甚至只是听说过他的大名,但没见过他的面。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这是杂糅了儒家、法家、墨家、道家、阴阳家。阳,以儒家仁德为主;阴,法家刑法为辅,谈天志、说阴阳、道五行啊!”
王娡读着董仲舒的策论。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故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之谓也。”
“这段好。天子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君主是天子,君主权力乃上天赐予。”王娡笑,“臣民反对皇帝,即为反对上天。”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也,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义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配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王娡沉思,“这是要在地缘上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
孔孟儒学没有刻意强调要实现统一,并且他们的主张也不大可能会实现统一。他们主张统治者要对老百姓好。对老百姓好,只能让老百姓生活幸福,是没办法实现统一的。统一需要打仗,需要把其他的政治势力消灭掉。老百姓不会因为你对他好,就为你舍生忘死,上战场奋勇杀敌。
董仲舒融合了法家思想。法家实行严刑峻法,赏罚分明,奋勇杀敌重赏,贪生怕死严惩,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最终取得胜利。秦国的商鞅变法就是这种思路,让秦国实现了统一。
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国家,统一比分裂更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刘小猪登基,虽然名义上是统一,但还有诸侯林立;百越及匈奴,时不时兴风作浪。加强中央集权,全面推行郡县制,势在必行。
董仲舒主张“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天和人是一体的,人是天的一部分,人可以感应到天,天也可以感应到人。
皇帝是天子,是代表天来统治老百姓的,如果统治的好,天就会降下祥瑞以资鼓励、如果天子违背天意,倒行逆施,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三纲强调父与子、君与臣、夫与妻绝对的权威。强调君主对于臣子的权力,父亲对儿子的权力,丈夫对妻子的权力,以及反过来,臣子对君主的义务,儿子对父亲的义务,妻子对丈夫的义务。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丈夫可以休掉妻子,但妻子在丈夫死后不能随便改嫁。
这套集权理论,把君主和父亲融为一体,把忠诚和孝顺融为一体。对君主忠诚就相当于对父亲孝顺。君主就相当于全天下人的父亲。像敬爱父亲一样去敬爱君主,那就更不容易出现造反的情况,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为论证王朝统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董仲舒提出“三统”、“三正”的学说。
“三统”就是黑统、白统和赤统。“三正”就是夏以寅月(农历正月)为正月,一年之始;商以丑月(农历十二月)为一年之始;周以子月(农历十一月)为一年之始。寅月以黑色为上色,因此夏为黑统,丑月以白色为上色,商为白统,子月以赤色为上色,周为赤统。
历史循“三统”周而复始。汉代继周而起,应以寅月为正月,“改正朔,易服色”。
“三统三正”是一种历史循环论,强调“治古”,历史的每一循环,都是复古的表现。“奉天而法古”,皇权统治永恒性而不可侵犯。
在人性上,分为上、中、下三等,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圣人之性是天生的善,斗筲之性是天生的恶,都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可以不当做性。
只有中民之性,可以经过教化成为善性,可以叫做性。能够接受教化。人性虽包含了善的素质,但不经过教化还不能成为善。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圣王的任务是“继天成性”,即奉天命教化百姓,使百姓成为善良的人。
“母后,董仲舒所言,正是“天子牧民”最好策论。”刘小猪看王娡边看边点头,在旁轻轻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董仲舒?”王娡翻看着书简,“他不是学宫儒学博士吗?也参加策论了?这老夫子。”
自文帝始,广开游学,设学宫,《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尚书》等,皆设置博士,开班讲课。
董仲舒是景帝时的儒学博士,对《春秋》颇有研究,着有《春秋繁露》等书,是名噪一时的经学大儒。
他设坛教授,课堂上挂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帷幔外面听。同时,他还经常叫他的得意门生吕步舒等转相传授。很多人跟他学了多年,甚至没有跟他见过面。一些再传弟子甚至只是听说过他的大名,但没见过他的面。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这是杂糅了儒家、法家、墨家、道家、阴阳家。阳,以儒家仁德为主;阴,法家刑法为辅,谈天志、说阴阳、道五行啊!”
王娡读着董仲舒的策论。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故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之谓也。”
“这段好。天子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君主是天子,君主权力乃上天赐予。”王娡笑,“臣民反对皇帝,即为反对上天。”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也,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义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配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王娡沉思,“这是要在地缘上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
孔孟儒学没有刻意强调要实现统一,并且他们的主张也不大可能会实现统一。他们主张统治者要对老百姓好。对老百姓好,只能让老百姓生活幸福,是没办法实现统一的。统一需要打仗,需要把其他的政治势力消灭掉。老百姓不会因为你对他好,就为你舍生忘死,上战场奋勇杀敌。
董仲舒融合了法家思想。法家实行严刑峻法,赏罚分明,奋勇杀敌重赏,贪生怕死严惩,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最终取得胜利。秦国的商鞅变法就是这种思路,让秦国实现了统一。
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国家,统一比分裂更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刘小猪登基,虽然名义上是统一,但还有诸侯林立;百越及匈奴,时不时兴风作浪。加强中央集权,全面推行郡县制,势在必行。
董仲舒主张“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