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到洗三当日,一家三口早早便起了身。
陶氏的嫡亲妹子陶姨母,亦在县城上住着。她嫁的是个商贾,家底殷实富足,于本县上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富户人家。昨儿傍晚才差人传话过来,命岩儿莫要急着雇车,左右她也是要去,一家人一道也好省些财力。
陶氏刚答应下来,未想今日大清早的就有人来叩门,打开一看才知又是妹子家中的下人。一听是家里临时来了贵客,想是要推到晌午才动得了身,传话让她们先去,待到了安家再聚一起。
妹婿买卖做的大,在县上是富甲一方的存在,认识不少有身份的人物,她那妹子又是个活泛善交际的性子,在那商贾人家的女眷圈内很有些人缘,家中来了客,于情于理必是走不开。陶氏一时也不疑有他,打发走钟家下人,便折身进了屋。
姜小娥仍坐在镜前等着她娘回来了给她梳头,这个时间一闻见动静,便扭头看过去:“娘,可是姨母她们来了?”
“来什么来,你姨母家中有事,要晚些时候才走得。”陶氏接过梳篦细致地给闺女梳好头,梳的是时下未出室少女中较为流行的发髻之一——垂鬟分肖髻。
先是将发丝按上多下少的分量分作上下两股,分妥后再将上头一股细分成两小股,随后又将这两小股结成一大一小两个鬟儿固定于发顶,不用托拄,使其自然微垂,再插戴上两三朵鲜妍好看的珠花加以点缀装饰。
至于脑后余下来未盘上去的一部分散发,则用以一根彩色发带束紧后,使其自然随意地斜垂于左肩,极显女儿家的俏丽与柔顺。
陶氏自个也生得不赖,只因几年前病过一场,身体上差一些不说,便是容颜上亦是跟着褪下几分颜色,到底不比年轻时光鲜亮丽了。
为闺女梳好了头,她又是打开衣橱给她寻出门要穿的衣裳。闺女的衣裳并不多,一是因她还正处在长身子的阶段,做多了只怕是要糟蹋了布料。二则姜家并不富裕,也没那样多的料子拿给她败。
因此她现今每季也就几身衣裳可换洗,多的再没有。
姜小娥听闻姨母不跟着她们一道去乡下了,亦无甚好奇心去打听为何。见她娘仍在衣橱边犹豫不决,便绕缠着小辫子凑近前道上一句:“娘,随意挑一身穿吧,左右去的是乡下,没人会笑话。”
“你知道个甚?”陶氏闻言,便没再犹豫,直接翻出一身颜色较之另外几身稍微崭新些的拿出来,递过去命她自个去换上。待见闺女换了衣裳回来,陶氏方又点她道,“甭看是去的乡下,可不乏有那嘴碎的人,但凡咱们穿的光鲜一点,你姐姐面上也就有光一些。”
陶氏话未道完,姜小娥便已经懂了。她点点头,抬头看着她娘道:“年后娘过生时,哥哥可不就为娘打了一支金簪子,娘也一并插上吧,好让安家人多看看,晓得咱们家并非一贫如洗。”
陶氏未忍住笑了出来,嗔她道:“娘都这把年纪了,早没了爱炫耀显摆的劲头。”略替闺女理了理衣裙,方才又道,“便是仍有那劲头,只怕到时一炫耀,回头就要惹那眼红的上门打秋风了。不妥不妥。”
陶氏面上摇着头,实则心里却在道,金打的簪子可是个稀罕物儿,一旦戴出去了,只怕就不能再戴着回来。她那老娘的脾性她是一万个清楚,最是喜欢贪便宜抠油水,旁的东西给了她倒也不如何,但这儿子送的生辰之礼一旦没了,却是有些肉疼不舍。
她也不管闺女听懂没听懂,眼见天色已经大亮,再耽搁下去只怕日头就要升起来了,去乡下少说要有一个多时辰的脚程,要赶在正午之前日头尚不炽烈的时候抵达才是。
将闺女打扮妥后,陶氏自个又动作极快地换上一身装束。浅蓝绣折枝梅花暗纹上衫,银红细布刺绣裙,面上虽有了岁月的痕迹,身段亦比不得做姑娘时的窈窕纤瘦,但胜在她肤色气质一向不错,便是如今身段丰腴不少,只要妆扮一番也还看得。
母女两个出得屋来,陶氏见儿子只是简单拾掇一番,便要显得比寻常时候更英俊两分。他人生得英俊不说,块头也不知似谁的,既高大且健壮,等闲人往他身边一站,高下立显。
丈夫可没这般魁梧的,陶氏心内喜欢且自豪,近了前道:“你姨母既家中有客,咱们便先走不等了,早饭在外头随意吃些,赶早上路才是正事。”一会子还需见人,自不好再在灶前烧火,脏了头脸不说,一身光鲜的衣物也要弄脏,因此陶氏便出此一言。
姜岩自答应下来。引着娘与妹妹下过馆子,便在馆子门前就近雇了一辆车,谈妥价钱后三人便坐了上去。
安大是个心细的,晓得岳母一家就快到了,他便早一步出门来迎:“一路定是累乏,岳母大人快进屋歇歇。”扶着岳母下来后,又是对着妻弟笑道,“好些时日不见,岩弟似又长个了。”
安大是个普通长相,宽额高鼻顶多算得上模样周正,身量不算矮,可站在姜岩面前,竟才将将及过他的肩膀。甭看他年纪比妻弟大,实则心里却是十分敬佩于他,当年那样年小就能养家糊口,而今再看看他身旁的母妹,也是他一手照料的好,才能这般光鲜亮丽。
姜岩本就是个寡言的性子,面上常年不带笑,偏他现下肤色又极黑,块头又高又壮,若换作生人见了,冷不丁还要叫他唬住。安大却深知他的性子,也不见气,又堆起笑脸去同小姨子套近乎。
姜小娥自是懂礼之人,喊了声姐夫后,几人方进了院子。安家倒也是个三进的宅子,按理他一个出身农户的不该建得起这样宽敞的宅院。只因安家不仅是个农户,还是个有手艺的人家。
安老头是个老木匠,早些年在铺子里做过学徒,后头学精了手艺就自个攒足银钱开了一间。只兴许他运道不好,铺子开了未过几久,一次房屋走水就将里头家具烧了个精光,赔了不少钱财不说,日后更是不敢轻易再开铺子。
因有手艺,回到乡下整日里也未闲着,先是本村的村民请他做家具,后渐渐名声起来了,隔村邻村的人也肯上门开工钱来请他。时至今日已过去几十年光景,村邻们一旦有了家具要做,仍还是要请了安老头来打。
此时时辰尚早,宾客们大多都还在赶来的路上,因此安家里还算清静。
安婆子闻见亲家往堂屋来了,这才起了身略近门边去迎:“亲家来了,有失远迎还望莫怪。”又假意笑着作势要去托她,“一路上可疲乏了?赶紧坐下歇歇喝口茶。”转头又是使唤二儿媳下去沏茶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