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不久,(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这位伟大传奇的皇帝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后归西去了,却将皇位传给了年轻孙儿朱允炆。
朱允炆即位后,便是史称的建文帝。他按着皇爷爷生前遗命,迅速召回一直没被重用的方孝孺,任命其为翰林侍讲;并提升黄子澄为翰林学士,齐泰为兵部尚书。此三人便成为他政权所在核心成员。
他成为皇帝后,对于叔父们可能造反的忧虑不但没有丝毫减弱,却越感强烈,他很快找来此三人,询问三人建议。这三人的意见,有一些方向非常一致,又有另外一些方向分歧很大。方向一致的地方就是,先下手为强;分歧较大的地方就是,先确定谁为目标,拿哪位皇叔先开刀。
齐泰认为,先拿燕王朱棣为好,理由是朱棣能征善战,谋略过人,极难对付,如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拿下,则余下诸王就会手到擒来;黄子澄认为,应该先对付其他各王,等于是除掉燕王的助手,然后再对付燕王,这样会更容易。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朱允炆采取了黄子澄的意见,并很快确定了第一个目标,就是周王朱柿。周王朱柿与燕王朱棣是同母兄弟,关系亲近,正因为此,他成为被第一个剪除的皇叔。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负责执行任务的将领叫李景隆,此人乃名将李文忠之子,当真是“将门出虎子”,此位李景隆兄的“传奇”色彩甚至超越了其父李文忠,只不过他的传奇并非如同其父的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而是屡战屡败、阵前逃亡,甚至于有些间歇性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