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芦伟来一分公司之前,叶军为了防止傻帽去偷人家的鸡鸭吃,经常把它关在综合库院子里,傻帽对这院子有点感情,路当然也熟得不得了。
看见叶芦伟跟了过来,高兴得蹦着进了院子里,先去了他原来的窝边加强了下标记,又沿着综合库围墙边沿,边跑边标记范围,一泡尿分成了好几十次,也是难为了它控制得这样精准。
综合库静悄悄的,还没有人上班,门边保卫科值班的都在睡,连起来看看的意思都没有。
叶芦伟走到钳工房,看到有几个工具箱没有锁,手就有点痒,想做个什么。找了双手套戴着,叶芦伟翻箱倒柜地看有些什么材料,最后找到两只换下来的不锈钢工作灯导管。(就是那种想怎么弯就怎么弯,想弯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的,手指粗的不锈钢多节管)
又去车床边看了看,没有找到铜板或者铝板,只有几块法兰盘,叶芦伟寻思这时代的铝合金还是很贵的,不锈钢更是稀缺,连军用船板好像都不是不锈钢的。只好将就用钢板,到时候做个发蓝防锈,或者防锈漆防锈再上几道装饰漆。
材料基本齐全,也不去电工班找灯头了,叶芦伟直接去其它工位下了一个,用卡尺量好尺寸,到工具箱里找到螺纹速算表,直接就启动车床开工。
叶芦伟想做一对台灯,这时代的工人,人人家里的台灯都是自己做的。上一世叶芦伟兴趣高昂,尝试过用竹、木、铁等多种材料做台灯,最离谱的是用地质取样出来的岩芯,做了一个高达半米,重死人的石头宝塔台灯!
当时为了能把石质并不适合加工的砂岩夹在车床上加工,几大爷还专门改装了一个带橡胶垫层的加长夹具,车废了好多岩芯,最后才做了一个中空的塔形台灯基柱,外面的开孔就不敢上刨床和钻床,只好全手工硬雕出来。
内柱完工后,上了木条外饰,油漆一扫,再开了灯,整个台灯古朴大气,好像远处的多层灯塔。就是移动时,得双手使出吃奶的力,后来大家都来试到底有多重,这宝塔台灯好像只生存了几天,就被某个二货失手摔得四分五裂,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叶芦伟先用法兰盘加工了一个单面滚出花纹的底座,为了有层次,一共分了三层堆叠,把底部掏空大部分减重,中间的连接管用了个直径三十二毫米的钢棒车制,中间钻出一个与不锈钢导管契合的孔。
上端灯座外套同样用钢棒车制,想了想又在外面车出一圈粗螺纹做为装饰,多少显得活泼一些。
车工的活干完时,陆陆续续有人来上班,看见有人在车间做私活,大家高兴地围过来看,不时指指点点。一个老师傅嫌叶芦伟底座上的滚花太细,与灯头不配,亲自去自己工具箱找了一把刀具来,让叶芦伟光一次再重新滚。
叶芦伟用卡尺量了量,幸好当时留了焊接余量,估计底还够厚,不会滚穿。于是重新上车床改刀。完工再去外面定位焊接,没有不锈钢焊条,直接用铜焊堆焊不锈钢导管,完了再上车床低速磨圆,最后上钻床把横向线孔钻起,电工班去找了一节导线,先穿一层石蜡管,再穿一层防水软管,再穿入台灯预留的孔中。
准备试灯时,才发现忘了装开关,于是在众人的鄙视声中又把所有线管拉出来,重新去台子上定位横向孔,上钻床钻了一个拔动开关孔联通,这个孔在底座圆心以外,没法上车床了,只好找了个丝攻手动攻出螺纹。
这下一切就续,叶芦伟简单检查了下,也不用试了,直接拿去打铁房发蓝处理。(发蓝处理,一种把金属表面先期氧化形成保护氧化膜防锈的工艺。)
打铁房现在没有升火,叶芦伟只好把发蓝药槽搬到了钳工房,用氧炔焰加热,温度就只有凭经验了。怕拿不好火候,请了铁匠老丁帮忙,老丁问了还做漆不,得到肯定答复,也懒得搞二次发蓝直接一次搞定。
成品扔进柴油里冷却出来,透着蓝黑的光泽,因为用的氧炔焰加热,虽然温度不太均匀,却保证了不锈钢导管不被氧化,导管本身的光泽度还在。
泡油冷却的过程中,叶芦伟去库房找了点环氧树脂和固化剂,准备用来做外封涂层,油漆就算了。
等叶芦伟把涂装搞好,又用钢筋焊一个简单的支架,把台灯放进恒温干燥箱中烘烤时,时间都快十一点。
叶芦伟又去综合库找了两个白色的灯头,带到电工班去拆了后座,把接线桩上的铁件换成全铜的,最后还在电工班找了一大张绝缘纸,准备回办公室折成灯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