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毅占领扶余城,已将该城改名为伊通城。薛信到达后,被任命为伊通县令,薛信终于能与宋智平起平坐,当上了一县之令,真是志得意满,乐不可支。
张英知道薛信经过逐渐的锤炼,一年多进步神速,但他心粗的弱点难于在短时间内改掉,对他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曾敲打薛信:“师父们信任有加,才把这重要位置交到你的手上,这个乌纱帽虽小,但你肩负着责任重大!不要当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就臭美得忘乎所以。如果你惹下祸端,随时随地都会摘下你头上的帽子,让滚回老家去!”
“薛信不敢肆意妄为,定尽心竭力,将伊通县治理得繁荣昌盛。”薛信毕恭毕敬,不敢有半分不敬之色。
张英是敲响警钟,让薛信有所顾忌,不要以为天高皇帝远,便可以为所欲为。同时也是督促他继续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所辖这十几万人口,能够多福多财。
建平缺乏人才,李毅三人早就急在心里。自安定下来,就派人前往临近的几个郡县,招揽有识之士,以为己所用!但那些名门望族,都以名士自居,没有人肯来建平这穷乡僻壤,而穷人家的孩子,谁又读得起书?派出的几批人手,或是无功而返,也许带回些识几个字的人,但其中华而不实者甚多,真才实学,可堪大用的却一个也没有。
步履维艰,荆棘丛生,李毅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年半载能够解决的,靠他人绝不能招揽有用之才,李毅便决定亲自走一遭。
在离去之前,必先安定内部,伊通暂无强敌,只要按部就班,发展经济,使百姓富足,让民众安居乐业,为下一步大量移民,打下稳固的基础,薛信便教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就是因薛信能力不足,勉强赴任伊通县令,李毅三人实在不放心,才决定扶上马后送一程。师父们留在伊通,观察一段时间,对其不当之处,加以指摘和调教。
经过一段时日,见薛信日渐成熟,通县境内也进一步安定,李毅三人欲带领着鲜卑兵马回奔建平,汉兵暂留于通县屯田,并以防止万一出现民变,可以进行临机处理。等将来汉民不断进入,征集到新的汉兵,再将老兵替换回建平。
正当李毅等即将启程之际,东方的挹娄部落派遣使节来到通城,他们本是前来朝见扶余王,不想已经改庭换面,便将贡品送给了李毅。
无功不受禄,李毅白拿别人的东西,他心中自是不安。东西不能白拿,需拿出等价的物品回赠。薛信依命从府库取出财物,将使节打发走了。
对挹娄使节来说,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扶余长期停留在奴隶制度下,生产力受到了限制,是比较落后。但对比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挹娄,扶余可以完爆,只是挹娄所处多山岭林木,数次攻打可以战胜,想要占领却是千难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