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愈白能在文风鼎盛、才子佳人如过江之鲫一般的锦绣江南位列其中的四大才子之一,除了他有个光鲜的家世外,更多的是他的文思见识也确实不凡。毕竟于士林中的文人墨客而言只有在才学上能将服自己的人才能受到他们的礼遇,而这也就是他即便是身处异乡也能如此有恃无恐的本钱所在。
当然了,对于此次的淮阴诗会他其实事先也在暗地里做了不少的功课。比如说这次被楚袖馆推到前沿的文擂擂主有着汝阴神童之称的郑雁卿本人,就早已被他里里外外的调查了一遍。
郑雁卿此人不同于其他的一些被人所宣扬的神童一般。他在成名之前虽说在乡间邻里小有名气,但是那完全基于他是郑家家主嫡子血脉的缘故,才会被人偶有所熟的。在那之前他以卧龙蛰伏一般以及其低调普通的姿态几乎泯灭在人们的视线内,侯愈白觉得这或许是郑家人对郑雁卿的一种保护才会令其刻意藏拙的。至于郑雁卿为何选择在近期频频爆出重料出尽风头,侯愈白手下的人却没有查探清楚。然而这些却没有能够左右侯愈白的判断,在他觉得,神童之所以区别于普通人,就是因为他能在正常人所不能预知的时候作出异于常人的惊人觉动的。当然了,更重要的是“神童”二字对于侯愈白来说简直不会陌生,毕竟他自己在年幼的时候也时常被人以神童所称颂的。
先前郑、李两位友人曾百般调侃郑雁卿的“神童”之称名不符实,还当着众人的面诋毁他不过是欺世盗名之辈云云。侯愈白对此其实是嗤之以鼻的,他当然知道这二人如此举动不过是籍此机会在自己面前讨好卖乖罢了!
而且这郑、李二人原本在江南之地一直跟在自己身后也混出了不小的名气,但是到了汝阴县这个小地方却没有人能够认出他们来,反而郑雁卿一介稚子顽童却被却受当地人倍外推崇,文人之间自古相轻,这二人能作出如此诋毁郑雁卿之事侯愈白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当然了,能有人为自己开道护驾、抹黑对手,他也是乐得看到的。
在江南士林界占据鳌头的侯愈白,自认才思不凡、见识卓绝,同是神童出身的他于默书之道上更是有难得的造诣。
所以当郑雁卿报出第一局便是背诵《论语》时,侯愈白差点没有笑出声来。他心想“这算是什么比校?这不就是送给自己一局吗!”他还一度为对手不值,认为自己简直太欺负人了。还想着等会简单地赢下本场诗会后,一定要语气温婉地安慰几句郑雁卿。毕竟自己也是作为一个“神童”出身的老前辈,都是这样一路走来的,其中艰辛也着实不容易啊!
然而当郑雁卿最后补充要倒背《论语》后,侯愈白顿时就傻眼了。
倒背?怎么背!!!我等读书人诵书默书是为了增广见闻、应对科举的,这又不是为了街头卖艺!谁他母亲的这么无聊倒背书籍?就为了以后能籍此在外人面前露上一手这个所谓的绝活,而浪费许多光阴?那我还不如平时多攒些个诗词,等到年节诗会时说不定还能凭这个博出好大名头呢!
“咳咳~!雁卿公子、雁卿小友,你刚才出的题目可是要倒背《论语》?”侯愈白一脸为难的问道,他见眼下这人仍旧一副笑魇盈盈的模样,心中不由得有些吃惊暗道一声,“好一个扮猪吃老虎的绵羊模样,果然有些手段!”
郑雁卿笑得更是腼腆了,一副老实不安的模样,连连摆手说道:“侯兄,雁卿不过是一介侄子顽童尔,端是当不起大才如侯兄这般以友人相称的!侯兄若是不弃,直呼雁卿本名即可。至于方才小弟所出的题目确实如同侯兄所言,倒背《论语》而已。”
侯愈白也顾不得会被当场的众人所不齿,赶紧蛇随棍上,带着一脸亲热向郑雁卿蛊惑地说道:“咳咳,雁卿贤弟太自谦了,你我皆是孔门学子、读书士人,我辈士林中人自古都是相亲相爱,毫无界线之分、如同一家之人。侯某近日初来贵地叨扰,承蒙诸位同窗友人款待并得以与雁卿贤弟切磋砥砺实在喜不自禁。今日侯某便自托大,凭仗年纪痴长于贤弟就以此用咱们文人士子间的资辈之分,来腆着老脸唤雁卿一声贤弟小友也并无不可!”
郑雁卿仿佛被说得羞涩了一般,两颊竟起了一团红晕,然后诺诺地说道:“既然侯兄如此说了,雁卿也不再矫情就是,至于小弟的称呼就全凭侯兄喜好吧!”
侯愈白见郑雁卿被自己几句好话说的,心中似有所动,赶忙又温和的说道:“雁卿小友,如此从善如流方才对嘛!”说到这,他又换上蛊惑的语气说道:“只是雁卿啊!你方才与侯某出的那个题目要倒背《论语》,是否有些问题呀?”
“侯兄对这个题目有什么异议吗?”郑雁卿一副天真的模样,眨着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萌萌地问道。
“呃~!”侯愈白一时有些语塞,只得顶着在场众人不屑的目光,硬着头皮讪讪地说道:“雁卿贤弟,侯某对这个题目倒不是有什么异议!只是觉得此次诗会的主旨是要比校你我二人文章造诣,这倒背诗书着实有些偏题了,而且你我二人又不是供人取乐的江湖优伶,比校这个要是传将出去着实有些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