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一代
春天的灿烂过去,夏天的繁茂、秋日的金黄即将接踵次第而来,这样的季节既是毕业季新人充实单位之时,也含着老同志退休离职伤感之刻。时光流转社会更新是不可避免的规律,这里不想慨叹什么,只是想就新老差别做些交流。对此体现最直接的就是代沟。
代沟一般指年轻一代与老一代在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兴趣爱好方面存在的心理距离或心理隔阂。代沟的产生有两种解释:保守者认为新生一代叛逆,开创者认为老一代落伍。不论是青梅待催,还是墨守成规,现代人多认为20-25年的区别来量化代沟的产生和发展。这样,社会划分以青少年约10-30岁,青壮年约30-50,老年约50以后。代沟显现出特点多是在性格特征出现以后,在家庭化的小集体里面可以看到代沟的发育过程。比如,在子女10-20的成长过程中,子女个性想法的出现、随后父母的压制、最后家庭基本融洽,体现新老成长差异的代沟显性居多;子女与父母交流在20-30子女的年龄段差异多数转向隐性,这是符合人类个人发展规律的,父母以社会制度衡量子女个人事业发展现象依然间或出现;当父母到达暮年时,代沟还会出现一个显性期。我国古代是认识到“代”的概念,由此划分以弱冠、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杖朝、耄耋、鲐背、期颐等等来描绘个人人生发展时间历程;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描述个人事业发展过程,对于认识代沟本质是有参考价值的。
如果不考量新老时光演进差异,从个人自身发展出发由个性特点依然会导致代沟出现,因为差异性是社会发展的保证。无论是同代人还是隔代人,虽然社会规范是同一、而且要求社会一体化,但并不能导致社会整体脸谱化,因为如果那样与等同承认社会停滞、一潭死水并无区别。理解这一点并不困难,比如我国古代“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去其一、《黑客帝国》里面工程师强调的余数,社会基本型固然存在但保持完全稳态是不可能的。由此出发,代沟出现是社会的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