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文山班师回村了。
这一次出征,他不仅打通了鹿鹤沟和风石村之间的销售通路,带回了足以支撑鹿鹤沟度过整个冬天的粮食,还带回了总计四百多个俘虏和奴隶。
这其中有些是盐帮,也有些是强盗。
他顺手带回的那三大袋子金银财宝,倒成了最鸡肋的战利品。他手中的钱本来就花不完了,现在居然又给他来这么多。
反倒是最稀缺的人力资源一直得不到满足,这四百个俘虏即使全部投入到接下来要修建的引水渠工程中,也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已经是仲夏时节了,很快就要秋收了。他希望在秋收之前,完成这一条引水渠,好让秋收后的鹿鹤沟改种小麦。
他带回的是冬小麦的种子,经过这些时沙耶和手下妖怪持之以恒的育种,已经是第120多代的麦种了,这种子颗粒饱满,抗虫抗病抗倒伏,都比得上现代作物了。水稻也是一样,产量甚至比小麦更高。
只要这两种作物普及了,鹿鹤沟这一带就会变成山沟沟里的聚宝盆,粮食绝对不愁。因为小麦和水稻可以轮种,等于说一年两熟,亩产比之前翻了好几番,再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水利问题可以解决。
徐文山这次回鹿鹤沟,顺道把魏太公也带回来了。
接下来整整三天,他都在和魏太公商量引水渠的修建方案。
修建引水渠这种技术活连他自己都不是很懂,因此参与这次会议的只有魏太公以及魏太公带来的孙女魏冰,还有一个旁听的阿发。
“从天湖到鹿鹤沟,总距离有将近40里,其中包括15个山头,12个谷地。”徐文山指着地图道。
魏太公捋着胡须道:“这山头还好处理,该削平的削平,或者挖涵洞,这谷地该怎么引水呢?”
“用渡槽,”徐文山用笔在纸上画了一个渡槽的模型,道,“在谷地修筑渡槽引水,从一个山头接到另一个山头。”
魏太公研究了一会儿渡槽,道:“那这个渡槽用什么做呢?”
“砖块和水泥。我估算了一下,做一段一里长的渡槽,大概需要用到3万块砖块和5000斤水泥。”
魏太公望了望魏冰道:“40里也就是……”
魏冰顿了顿,马上道:“120万块砖和20万斤水泥。”
徐文山颇意外地看了她一眼,心道这还是个会心算的人才。
魏冰算出这个数字后,缓了一会儿才意识到这个数字有多么可怕,魏太公也被这个数字震的咋舌不下。
徐文山道:“还不止,施工时还需要用到木材做脚手架和燃料,沿途还需要建一些水闸和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