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寒重现宝象寺第二日。
鱼悟几是一夜未眠,方过寅时,着实不耐,一边急捻佛珠,一边碎步往宝象寺主供佛殿。
“阿弥陀佛。”鱼悟瞧见同括仍是长跪,一手轻敲木鱼,不疾不徐。
“禅师。”
“诵经一夜?”
“尚不得洗清罪过。”
鱼悟面皮一紧,再无昨日急智的沾沾自喜,合掌道:“两害相交,当取其轻。”
同括闻听,这方回身,明眸一闪,启唇再道:“禅师,小僧所怀祥瑞,不知来处,请禅师莫再多问。”
“老衲不欲知其来自何处,唯愿闻其来自何人。”
“来自……同括。垂象灵和寺僧人。”
鱼悟闻听,朗笑出声,心下暗暗计较:水寒一事,自一开始,便是有人蓄意陷害,杀外使,夺贡珠,步步为营,欲见我内负国主深恩,明堂不忠;外悖同道侠气,江湖不义。此一举,若非姬沙如意算盘,我倒也想不出还有何人可从中渔利。然则,昨日姬沙突至,却不似知晓那夜林中伏击胥家丫头之事,如此,林中另一队人马,便不会是那祥金卫。细细想来,林中所遇当是同送手札至咸朋山庄之辈一路方是。如此,除却姬沙,我可是还挡了旁的人在这偌大江湖中的青云路?而这同括,不迟不早,恰在昨日那危急一刻现身,又不言明所携水寒来历,如此神秘,是敌是友,是福是祸?
鱼悟百思不得其解,稍一垂眉,见同括口唇翕张,又再阖目诵起经来。
鱼悟定定瞧着那副皮囊,一时三刻后,更觉得心神恍惚的紧,濡了濡唇,徐徐询道:“同括,你虽已入空门,六根当净,然则,水寒事重,老衲现仍有些个尘俗事宜欲要问上一问。”
“禅师请说。”
“你可是自小入了灵和寺?”
“十五方入。”
“至今几载?”
“方满十年。”
鱼悟闻听,长舒了口气,摇眉轻道:“关于前尘,可还记得些什么?”
同括轻将手上木鱼锤搁了,抬掌一抚头顶,又再合掌应道:“阿弥陀佛。不瞒禅师,入灵和寺之时,小僧脑内空空,心内空空,腹内也空空;前尘皆忘,往事随烟。”
“既是如此,那这水寒,便非旧人相助了?”
同括徐徐眨眉两回,轻声道:“禅师入空门日久,孰是新,孰是旧?”
鱼悟阖目,不由苦笑,隔了半刻,方道:“现下,你可欲入我禅活门?”
“小僧只想重回灵和寺去。”
鱼悟一怔,眉头微蹙,“祥瑞一事,必有势力暗行不轨。你陡然现身,解我围困,若此时孤身再返灵和寺,那暗处之人定得寻你,追根究底倒在其次,害命泄愤才是首需。”
“小僧,并非不忧,但从不惧。”
鱼悟轻哼一声,也不多言,缓将那沉水佛珠摘了,又徐徐推在同括腕上,眼风一扫,恰见其左掌掌心正中,有一伤处,约莫铜钱大小,似是火迹,将手心一块烧的焦污。
“这……是何故?”
同括徐徐收了掌,起手应道:“灵和寺师父说,小僧掌上早有此迹。许是幼时无知,玩火自伤。”
鱼悟也不追问,低眉瞧瞧同括,轻道:“出家人,原不该执着死生;然老衲多教导禅活门子弟,对恶人,以德报怨,对恩人,结草衔环。少待我当安排座下四大弟子前来,安置你在宝象寺东面单独一间寝房。日后,你便随他们一起,习练些禅活门功夫,以作自保之用。待有小成,老衲便不强留,你自可回返灵和寺去。”
言罢,鱼悟两掌重重按在同括肩胛,后则放脚,徐徐离了佛殿。
另一边,姬沙昨一日亦是乍喜乍悲,心情起起伏伏,一夜合不得眼。
今晨,其一早起来,便往祝掩于驿站所在,想着问问那同括来处,再将水寒一事前前后后跟祝掩计较计较。
祝掩一见姬沙,立时拱手施揖,“师父。”
“眼下又无旁人,何必仍要如此?”姬沙急上前免了祝掩礼数,轻道:“少扬城那密函我已看过,知情者皆打发了,你莫心忧。”
“徒儿谢过。”
“既随闻人不止的女儿直往鸡鸣岛,想来收获必得比祥金卫多些。”
祝掩长纳口气,摇眉应道:“闻人不止同游旧,皆是不知去向。怕是徒儿所得,未必比得过金卫珀卫。”
“鸡鸣岛那般凌乱,定有旁的人先我等登岛寻衅。我念着,可会是跟那同括和尚一路?”
祝掩长纳口气,自行取座,轻声应道:“师父是说,那暗处之人先往鸡鸣岛,擒了抑或杀了闻人不止,抢了祥瑞,再将那祥瑞给了同括令其前来,专为着为鱼悟师解困?若真如此,师父可是认定闻人不止盗了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