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有人在传老朱带着外面小三跑了,这事儿他们是万万不信的。
哪有那么巧的事儿,他们才干了一票大的,老朱就连影子都找不到了......
-------------------------------------
1977年的高考,考试时间定在1977年11月21号左右。
这年的高考没有全国统一试卷 ,命题权在各个省。考试时间也略有不同。但真正进行高考的时候,已经到了12月。
这一届的高考和后世的高考不一样,是先填报志愿,后考试。
而高考这天,大家都有一种兴奋、好奇、期待、憧憬的心理。经历过十一年的中断,谁都不知道真正的高考会是什么样?
虽然大家明白,各高校的招生人数不会多。但也没有人知道确切的招生数字。
谁都觉得自己有可能考上,谁都觉得自己不见得考得上。
十年耽误和积压,一朝汇聚和喷涌,其爆发出来的能量是巨大的。
大多数考生都是抱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心情填报了志愿,进入了考场。
第一天上午考数学;下午考政治。 第二天上午考语文,下午考理化。
当数学考完后,刘国庆凑到谢薇的身边,郝建凑到付思源的身边,都想对对答案,尤其是他们拿不准的那几道题。
付思源谨记小师叔嘱咐的,考完试不要对答案。如果发挥的不好,对答案容易影响后面几科考试的发挥。
一定要好好休息,准备下一科的考试......
两天的考试很快就过去了。
考试的前几天,谢薇不止一次的想过,如果陆宸能在高考前回来,两人一同参加高考。
过了年,他们或许就可以一起回京市,一起上大学了。
但很可惜的是,陆宸依旧没有回来。
考完试的第二天大家就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军区医院里,依旧是中医科室最清闲。
在等待考试成绩的这些日子里,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焦虑。
不管考的好不好的,都不确定自己的成绩,能不能够得着自己报考的学校。
“谢薇,我看除了你,大家都挺焦虑的。你就这么有信心能考上大学?”虽然郝建觉得谢薇大概率能考上。
但是看她那么悠闲的看着医书,吃着零食(水果干或者小点心)。他还是忍不住,想怼两句。
郝建确实很焦虑,他感觉自己每天都在我也许能考上,和我万一没考上两者之间极限拉扯。
宋志毅早就说过他就试试,能考上最好,没考上,他就继续做他的大夫,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总是能养家糊口的。
而师弟李永昌就算考不上,也可以回去记继承家业的。毕竟李家在京市也是有两进院子的,而且还就只有他一个儿子。
付思源就不用说了,读书时候就变态。还有个更变态的小师叔在学习上一直帮衬着,想考不上都难。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