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朝末年,皇帝昏庸无道,朝廷腐败不堪,官员相互勾结,欺压良善,横征暴敛,草菅人命。当时的境况可以用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句诗概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又岂是一个惨字了得。于是,在公元1351年,活不下去的人们纷纷揭竿而起,中原大地顿时遍地烽火。经过十五年艰苦卓绝的战斗之后,一支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脱颖而出,他汇集了南方各地的起义军,于公元1366年自称吴王,与北元政府隔江而立。次年,朱元璋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开始北伐。武林各派纷纷响应,朱元璋就将这股力量交给了他手下的第一谋士——刘基。由徐达、常遇春等人率领的北伐军在武林人士的帮助下于山东、汴梁、潼关等地连战连捷,大胜北元。公元1368年七月,徐达会诸将于临清,连下德州、通州等城,元顺帝率后妃、太子和一部分蒙古大臣从大都北逃。八月,北伐军进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这一年,朱元璋建立了政权,是为明朝,年号洪武。
建国伊始,朱元璋大封功臣,就连江湖门派也未曾忘记,天下武林无不感恩戴德。可是这天下却有一人绝顶聪明,早早看清了朱元璋残酷的本性,他就是刘基。于是刘基冒着生命危险,私下劝诫几位掌门家主,要谨小慎微,以防不测。果然,待帝位一稳,朱元璋就命帝国之匕——锦衣卫大肆捕杀功臣。刘基也未曾幸免,而杀刘基的理由就是,笼络江湖人,意图不轨,顿时使得整个武林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更有黑手趁机推波助澜,令整个武林的局势变得风云诡谲。朱元璋也察觉到了不妥,他便想出用“江湖人对付江湖人的办法”,那就是笼络那些无门无派的武林高手,为他们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教派,并以国号赐名,是为明教。起初,他是想用成立后的明教制衡天下武林,但是,精明如朱元璋也错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低估了明教的实力。当时的明教,汇集了天下几乎所有无门派的武林高手,声势一时无两,就算比起武林中的泰山北斗少林武当来,也是强了不止一筹,俨然已经成了武林中的庞然大物。朱元璋对这个自己亲手创建出来的庞然大物也是忌惮不已,于是他想出了一个釜底抽薪的计策。那就是不直接任命明教的教主,让他们自己选举,想达到从内部分化他们的目的。与此同时又命锦衣卫假借明教之名,四处招惹是非,本来明教就鱼龙混杂,身份更是无从考证。如此双管齐下,使得明教与其他武林门派之间摩擦不断,越演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