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尚享”二字仿佛在沈侃的心里回荡,久久不散··
其实整篇祝文的水准大概就比普通文人高明一点点,然而此乃朱元璋刚刚立国时所亲自书写,以追溯祖宗的文章,可谓一字一句痛切沉止,直通幽冥,故此哪怕最有学问的人家,也不会计较文字上的拙劣。
灵位前香烟缭绕,站在兄弟们这一边的沈侃随着全家人给沈氏祖先恭恭敬敬的三跪六拜,脸上没有半点不耐。
因为后世也是姓沈,所以没有一丝的抵触心理,恭敬完全发自肺腑。
即使如此,他还是松了口气,心说可算完事了,站了足足一个多时辰。
这时候老爷子转过身来,声如洪钟的沉声道:“今日吾要定下规矩,凡我同宗,月轮一人司香。元旦必集,春秋祀必集,毋以事免。哼!”
说完,沈汉一甩袖子,气呼呼的走了,留下大家伙面面相觑。
沈侃扫了眼前方空出来的诸多位置,不光自己的父母不在,二伯夫妇不在,连五叔和三弟也没回来,难怪老爷子生气了。
“先散了吧。”沈嘉猷说完,与妻子扶着母亲匆匆追了出去。
“看来明年的家里要热闹了。”沈侃对自己说道。
稍后一家人鱼贯走出祠堂,走在沈侃前面的是四哥沈倬,身后是六弟沈俍,一个眉清目秀,一个天生的黑面。
沈侃很欣赏这位四哥,因天生至孝,要知道他并非二伯母嫡生,而是小妾生的。令人称道的是他不单单对二伯母极为孝顺,也与异母的哥哥沈位自小极为友爱。
据说他的生母早已亡故,自小是由二伯母抚养成人。
六弟沈俍是个老实巴交的小胖子,与沈倬一样同是次子,不同的他是四婶亲生。只是四叔的长子早夭,他生得一点都不像爹和娘,自幼就不为父亲所喜爱。
古时读书人的风姿仪表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一个看脸的社会。想沈氏一门的相貌身材普遍都不错,天生肥胖面黑的沈俍不受待见也是情理之中了。
不受父亲疼爱,所以沈俍自小就不爱笑,读书的成绩也一般。
沈俍有个优点-善奕,或许与他孤僻的性格有关,整日里棋谱不离身,小小年纪下起棋来,沈家几乎没有了对手,在本地棋坛颇有名气。
此外同辈兄弟中,还有十二岁的大房沈佑,十二岁的二房沈値,皆为庶出,似乎都没什么特别的,在家族中很不起眼。
即使如此,人家小小年纪也是童生。
非一母同胞之间很难没有隔阂,沈仕就决不会与沈佑走在一起。
看着他们,沈侃的目光透出一丝古怪,因为他想到了自己那没见过面的,同父异母的兄弟!
沈侃只知道那兄弟叫沈佐,今年大概十一岁了,非妾生,而是媵出。
起初沈侃不知道“媵出”是神马回事,后来查了下书,才知道媵指的是陪嫁女,就是随着母亲当年嫁过来的丫鬟。
古代的地位排序是依附式的,陪嫁丫鬟与女主人亲近,自然地位就在侍妾之上,这在唐宋二代都有明确的律法保障,在明代媵和妾的区别开始渐渐混为一谈。
律法方面,官员的妻子和媵都能享有相应的封号,而妾没有资格。实际上哪个女人会甘心自己的丫头受到册封?哪位官员夫人会巴巴的上报朝廷呢?
但无论如何,媵的地位在家中要高那么一点点,尤其是对女主人忠心耿耿的心腹。
沈侃猜测,一来哪个男人不偷腥,二来做京官到了一定岁数,纳妾就像是买车一样的成功指标,而老娘或许是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思,把多年的丫鬟抬举进了房。
按理说沈佐也应该被送回来读书,大概老两口希望膝下有个子嗣,或许老娘存了私心,不愿庶子回来受教育,成心把人留在了北方。
以上都是沈侃的揣测,事实如何他也不清楚,总之家里四个孩子,二子二女,除了他,人家都在京城承欢膝下,总有一种他才是庶出的错觉。
冬至的重头戏一个祭祖,一个冬至夜的团圆宴,有钱的人家必须吃上一夜,没钱的人家也要尽可能的多准备食物,宁可冻一夜也不能散伙,就和守岁一样的道理。
花厅里摆上了数张花梨木的大八仙桌,男女分坐。大家都坐下来忙着净手,漱口,而沈侃则认命的站在门口,时刻等待着四婶的吩咐。
周氏,孙氏妯娌带着几个小妾伺候着沈汉夫妇,媳妇是没资格入席的,得等到熬成了婆婆的那天。
“上菜吧。”沈家老夫人顾氏吩咐道。
沈侃眼睁睁看着丫鬟一个个捧着黑漆盘打眼前经过,一道道的吴江冷菜,切好的大头菜茭白;香青菜腌制的盐菜梗,采用吴江特产黑豆腐干丝配上的香菜,皆是地道的苏帮菜系,可谓“脍不厌细”精髓下的江南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