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道三约分为武天之约、武人之约、武凡之约三个约定。
用大白话解释,就是将武人对待三个不同层面的态度做了一个表率,并约定成俗。
第一条武天之约,也被称为武圣之约,说的是武者与天子的约定(在宋朝,天子又被称为圣人,逐渐从武天之约演变成武圣之约),大约的内容就是无上宗师以上,不得利用武力干预朝政,这是成立三约最基本的目的,也是从此江湖与朝廷两隔的开端。
犹如西方的神人协定,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盛唐开始,江湖的归江湖,朝堂的归朝堂,一旦有无上宗师违背,将会受到其他所有人的制裁,包括江湖与朝廷的联合。
第二条武人之约则是武圣之约的引申,武圣之约明确了朝廷与江湖最基本的底线,之后又有无上宗师提出了趁武圣之约订立,也将江湖中人行事的最底线做一个约束,各方武林势力在长安讨论了一旬,得出了一个黑白两道都能接受的成果,终于立下武人之约。
换作大白话解释,便是罪不及家人,在此前的江湖仇杀动不动就是斩草除根,或是斩草除根失败,余子卧薪尝胆,反灭人满门。这样的血腥厮杀无论是白道武林,还是黑道武林都不想看到的,谁都有家人,不是天性凉薄之辈,无论是黑道巨孽还是白道名宿,不想因为自己导致家人遭灾。江湖事江湖了,若是触犯了这条底线,劫持或者杀戮对头的家人,就别想在武林立足,黑道不想因为势力火拼导致全家死绝,白道更不想因为行侠仗义导致家人遭殃。这条铁律的形成极大的缓和了武林矛盾,让无序的武林逐渐变为有序,谁敢掀桌子便是要跟全天下的武人过不去。
第三条是武凡之约,则是当时的玄宗李隆基听到武人之约后,再与各方武林势力商议的,很简单,之前江湖对凡人的影响太大了,几乎每一个门派都算是一方霸主,是当地的最有名望的门阀,当年起兵反抗武后的扬州徐家骆家更是当地的土霸王,每一任刺史太守上任,都要听徐骆两家家主的话,不然就是暴毙而亡,如此嚣张的实力自然让野心膨胀,直到策划刺杀则天武后事败,徐骆两家家主被武后击毙,一纸令下,扬州势力一扫而空。
而朝堂对江湖的影响更大,每一次天下逐鹿,都是门派与门阀之间的操弄棋局,寥寥几次平民当权也是得到了这些江湖势力的青睐与投资。刘裕刘寄奴立宋,是得了金陵王谢两家的支持,李唐更有陇西群雄的人望,长公主李秀宁率领的女军,都是陇西势力的亲传弟子,才能一日之内拿下长安,让李建成与李世民忌惮终生,不敢再放权长公主,生怕地位得到威胁。这些门派传承,江湖势力在改朝换代终有兴衰,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江湖势力兴起或者衰落都在这争夺天下的游戏中,乐此不疲。
到了武后时期,身兼道魔两脉传承的则天武后更是将朝堂与门派完全的统一,一个个掌门阀主都被下令调动到朝中当官,这些老狐狸手段阴狠,诡计多端,勾心斗角,一时间酷吏横行,时不时就有构陷污蔑,满门抄斩,无数的江湖中人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大派精英。而自信的武后更是搅乱风雨,大开门路,苦无从头之日的江湖底层,也能扶摇直上,一旦爬到地方官的位置,便能对自己所辖进行靖安,大权在握,扫清当地的门派势力也不过一纸奏章,得以组建自己的门派。大派门阀又是利益交换,拉拢打杀,机关算尽,构建自家势力范围,血雨腥风,江湖就是朝廷,朝廷便是江湖,一旦朝争就是江湖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