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到差役举着木牌来到陆诚的号舍前,陆诚便看到了此次的考题,一时也有些挠头,那上面赫然写着七个大字:“枉己者,学则不固。”
枉己者,学则不固?
陆诚心里一阵郁闷,这提学大人果然是在玩截搭,也不知道这么刁钻的考题,有没有的抄?
这是明朝科举考试中的特色,出小题或者截搭题。
小题就是选出一句话,截掉下半句或者上半句,只用那句话的一半来当做考题。而截搭就更变态了,从《四书》之中任意找出两句话,然后各自截掉半句,拼凑在一起就成了考题了,有些驴唇不对马嘴。
这种情况在童生试里边十分普遍,毕竟是地方上的小考,朝廷是不会过多去关注的。院试又是童生试里最为关键的一次科考,是考生们科举入仕的第一道门槛。
因此,往往乡试和会试所出的题目,还比不上院试的考题难。不过难易都不能决定甚么,越是简单的考题,越是难以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从乡试开始往上的考试中,出题倒是中规中矩。毕竟后边的都是大考,不会允许主考官出这类型的题来为难考生,这太有损朝廷的形象了。
这种小考朝廷就不会过多地去理会了,只要是按着正常的科举规矩来,出甚么样刁钻的考题都行。
其实这也不能全赖主考官,科举出题只能从四书五经中选择文句,范围就会被缩小许多,这制度进行了那么多年,难免会有许多重复出过的考题。
如此一来,就会有考生在科考前进行猜题,选定一个范围,背诵许多前人科考中被录取过的程文,一旦临考时碰到同样的题目,那就真的是赚大了,只需要对自己背诵过的程文做些小的改动,便可直接用于答题了。
程文这东西,就相当于后世的作文范本,专门有编撰成书出售给考生的,比四书五经还要受到考生们的欢迎。也有人是请到当世的名士大儒,花钱请他们作上一二百篇的程文,来供自己背诵的。
考生们使用这种死记硬背、投机取巧的方式来应付科举,就会造成考生学无所进的情况,朝廷将来若是录用了这样的人当官,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考官们才想出了这种出小题,截搭题的方法,来尽量避免程文应付科考的状况。
今天这道考题的上半句,出自《孟子》,原先的句子是“枉己者,未能有直人者也”。意思就是说,错误地扭曲自己的看法,是不可能让别人正直的。
而这下半句,则是出自《论语》中的学而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这句话的解释就是:孔子说,君子如果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信,学到的知识也记不牢固。
可让这位提学大人这么一搭配,原来的意思都变了。
这算甚么?
不正直的人,所学到的知识是不牢固的?
这科举考试,难就难在这里了,这东西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很多时候能不能考上,完全得靠揣摩主考官出题的心思。你猜到了他题目中所隐含的深意,那就很容易中榜了,反之则会名落孙山。
这考场里有五六百位考生,而阅卷的时间只有三天,主考官就算是再勤劳,也不可能每一张卷子都看完的,除非他有分身之术。
因此,破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考官会认真看的卷子,基本上都是那些破题破的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