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七章知遇之恩
吃过晚饭,任营岩便到街上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庞代市长家。按照官场的习惯,逢年过节下级领导都会去拜访上级领导,这已经成了官场不成文的规矩,任营岩虽然内心不以为然,但是身在江湖,也由不得自己。
庞学骞家住在市区一座七十年代建的老楼房里,这还是当年市上专门为市领导建的楼房,房间面积倒是不小,每家都有近二百个平方,但是内部结构不甚合理。那个年代的家住房,都不设客厅,进门就是一条长走廊,走廊两边是厨房、卫生间和卧室,顶头是一间小储藏室。庞学骞当副市长后因为客人多,才把一间卧室改成了会客室。
庞学骞家住在顶层五楼,敲开门后,任营岩看到庞学骞的爱人李娟,便礼貌地说:“李大姐,你好!过节了,我来看看你和庞市长。”
“是小任啊!好长时间没见你了,欢迎欢迎,快进来坐。”李娟是庞学骞当年做工人时的车间同事,一直还保存着工人的热情和直爽;她和任营岩见过几次面,知道任营岩也做过工人,所以待任营岩很亲切;再加上任营岩在她面前温文尔雅,长得又英俊,颇得她的好感。
“庞市长在家吗?”任营岩试探地问。
“市上有个临时接待任务,出去了,一会儿就回来了。你先坐会客室,我给你泡茶。”李娟热情地说。
一进会客室,任营岩多少有点吃惊,四十多平方的会客室里,至少挤坐着不下二十个人,搭眼看去,不是政府部门的局长、主任,就是工矿企业的书记、厂长;每个人的身旁脚边,不是整条整条的烟,就是整箱整箱的酒,还有各种各样的其它礼品;手里没拿礼品的,恐怕就是任营岩一个人。
这些人任营岩有的眼熟,有的认识,打过招呼后,他便找了一个角落,挤着坐下来。
人都有其卑微的一面,像会客室里坐的这些领导人,那个在单位上不是威风八面,可是在这里,他们只是为了和市长打个照面,让市长知道自己来送礼了,只好委屈自己,挤坐在一起,有盐没醋地扯闲(咸)话。
李娟端着茶水进来,照直走到任营岩的跟前递给了他,这时候满屋子的人都羡慕不已,他们已经不知道聊了多长时间,个个口干舌燥了,谁也没享受到这个待遇。任营岩倒是没有注意到别人没水喝,李娟可是清清楚楚,她看不上这些提着礼物上门拜访的人,希望他们快点离开,所以连茶水也不给他们倒;在李娟的内心深处,潜藏着一个担忧:这么多人上门送礼,总有一天会害了自己的丈夫。
喝完一杯水后,任营岩借口要续水,走出了会客室。看到李娟在卧室看电视,就走了进去,说:“大姐,我找庞市长也没什么事情,就是来看看你们俩,既然庞市长有事没回来,那我就先走了。”
“急什么?老庞没回来,你就不能陪着大姐聊聊天吗?”李娟很想挽留任营岩。
听李娟这么说,任营岩也不好意思马上离开,就和李娟一边看电视一边聊了起来:“大姐,我上次来你家,看你和庞市长的集邮册,见你们那套菊花邮票有一张是掉了角的残票,正好我有两张这张邮票的散票,今天带来一张,送给你们。”
一说邮票的事情,李娟马上来了劲:“太好了,这套邮票我终于凑齐一套了,快拿出来我看看!”
任营岩之所以和李娟关系熟,其中都爱好集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庞学骞也喜欢集邮,但是没有李娟那样痴迷。
任营岩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信封,又从信封里摸出一把小镊子和叠的四四方方的白纸,小心翼翼地把纸打开,用镊子夹起一张原本包在纸里的邮票,拿给李娟看。
“这张邮票保存得真好,这么多年了,还和新的一样。”李娟看着这张艳丽怒放的菊花票,由衷地赞赏道。
“大姐喜欢就好,我还有几张市面上少见的邮票,哪天有空请大姐鉴赏。”说起邮票,任营岩也很兴奋,和所有的集邮爱好者一样,他也乐意在票友面前炫耀自己的珍藏。
“好啊!说不定咱们还能互相补漏,交换几张呢。”喜欢集邮的人都知道,这种集邮者之间相互交换补漏是两厢情愿、互成其美的事情。
两人正说得热闹的时候,庞学骞回家了。因为会客室门关着,卧室又传出说话声,所以庞学骞直接走到卧室,看到任营岩,就打了声招呼:“小任来了。”
听到庞学骞打招呼,李娟和任营岩才注意到庞学骞回来了。任营岩赶忙站起来,说:“庞市长辛苦了,这么晚才下班。”
“省上有个老领导回市上过节,我去接待了一下。”庞学骞解释说。
“老庞啊,小任送给我一张菊花票,你快来看看,咱们那套菊花票终于凑齐了。”李娟高兴地说。
“李娟呀,君子不夺他人之好,我们凑齐了,小任不就缺了一张,这张邮票我们不能要。”庞学骞神情严肃地说。
“庞市长你误会了,我这张是散票,还有一张,不过没这张新罢了。”任营岩连忙解释说,“我这是实话实说,总不能拿旧的送人吗。”
“那我们就收下了;不过,李娟,你把我们的集邮册拿来,让小任挑一张他需要的。”庞学骞这也是按集邮规矩办,相互交换。
“今天就算了,等我想好了要什么票,我会张口的。”任营岩笑着对李娟又说:“大姐到时候可别舍不得啊。”
“老庞,会客室那边还坐着好多客人,你去接待吧。”李娟也及时转移了话题。
“都是那些客人?”庞学骞问。
“还不是那些局长、主任,书记、厂长的,他们都带了礼品,你要是不收,我就替你打发了他们。”李娟显然对这些人颇无好感。
“收就收下吧,他们都是富庙富和尚,愿意上贡就让他们上吧;再说了,一点人情世故也不讲,就是不给他们面子,以后还要靠他们推动工作,这些人如果有了不是自己人的想法,对今后的工作也不利。”庞学骞说这些话时,明显也有很多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