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府邸的大堂上,邴原品着手中的好茶,微笑着观察周边。
营陵并非王修的主要居所,府邸内也只是有些许人员打扫,并无其他人。
但却并非是一个适合说话之地。
王修见邴原些许拘谨,时常环顾左右,话语间又有保留,忽然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将邴原引到书房,屏蔽左右,笑问:“根矩先生,有何事尽管道来。”
邴原满意地点了点头,开口道:“叔治之才,天下皆知。自袁谭袁公子治理青州以来,虽平定了青州混乱局面,百姓也为袁谭之胜倍感欣喜。但如今,袁谭重用群小,听信近言,纵情奢淫,不知耕织收获之艰。华彦、孔顺皆为奸佞小人,袁谭却颇为信任,视为心腹;而叔治乃有才之人,不过充官数尔,着实可惜。”
王修听闻,眼神中忽然飘过些许惋惜和迟疑,当初他心怀抱负来助袁谭治理青州,却不曾想袁谭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好!”
事到如今,也算是安定下来了,王修也不愿意再多想。
见今日邴原重提此事,王修内心泛起一丝波澜:“根矩先生目光如炬,正如先生所言,袁公子虽有不是,但终究还青州以太平,算不上昏庸之主。”
“太平?”听闻此二字,邴原忽然激动起来,“叔治可见过东莱现状?百姓手中无地可种,无粮可用,而地方豪族却四处招摇,如同东莱之主一般,在东莱地界横行霸道,百姓苦之久已,都翘首以盼明主。”
王修听之,默默地低下了头。
他自然知道邴原所说之事乃事实,不管东莱,青州各地百户之中存留着不足三成,百姓纷纷逃去他乡,甚至没入山中生活。
可他无能为力。
王修曾多次提出建议,休养生息,简政安民,可袁谭丝毫不理会。
见时机成熟,邴原言:“我今日前来,是为城外的赵尘大军作说客。”
王修似乎没有惊讶,而是抬起头看着实在的邴原。
邴原继续说道:“论智谋,我等皆不如赵尘,此人之谋恐中原无人能敌,袁谭绝非此人对手,哪怕袁绍亲来,都不一定是赵尘的对手。论仁慈爱民,赵尘主公刘玄德,勤政爱民声名远扬,平原县百姓百里相送已然成了佳话。相比之下,袁谭绝非明主。”
“放眼今日徐州,下邳城、淮阴城、广陵城人口众多,百姓安居乐业,俨然成为了东方最为繁华之城。恐怕连陶刺史都未曾想到,徐州到了刘玄德手中,会焕发出如此繁荣之光。”
王修听闻,稍有踌躇。
邴原所说之事,他岂能不知。
论明主,袁谭不仅排不上号,甚至都不在明主的行列。
中原明主颇多,袁绍四世三公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兖州曹操也是一方雄主,而徐州刘备,原本并不在王修的视野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话说赵尘正在为如何破营陵城而犯愁,忽然有一名身材矮小,面色黄瘦的文人前来献计。
此人名为邴原,自称与王修乃好友,愿意说服王修归降,助赵尘拿下营陵城。
赵尘大喜,从邴原之计,请邴原即刻出发前往营陵。
营陵城前,邴原缓缓而至。
城中守将大喊:“汝乃何人?若在靠近城墙一步,我等便放箭了。”
邴原双眼有神,镇定地目视前方,头微微抬起回道:“请王叔治出来说话,吾乃其好友邴原也。”
城上将士听闻,四下观察了片刻,确认没有其他人,便回道:“先生稍候。”
将士也不敢耽搁,若是真如城下之人所言,他却驱赶走了他,极有可能会被王从事责罚。
若是城下之人并非真言,量他文弱书生也掀不起风浪。
不管如何盘算,都是去叫王修来的划算。
片刻功夫,王修匆匆而来。
邴原在城下看着探出头来的王修,笑道:“叔治别来无恙!”
王修欣喜中带着些许疑惑,问:“根矩如何来营陵了?”
邴原了解王修的秉性,耿直坚定,若是有一言两语说谎,恐怕这个城他都进不去。
所以,邴原直言:“叔治,今日前来是分析营陵城形势的。”
王修见邴原双眼真诚,没有闪躲,也并非无其他目的,便开了城门。
邴原进城后,跟着王修到了府邸。
说起邴原与王修,还有一段小故事。
孔融为北海太守之时,王修被推举为孝廉。
但他不同意,想要让给邴原。
孔融没有答应,写信给王修说:“邴原是当世之贤,我也知道。当年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尧没有任用,之后舜任用了他们。邴原可谓是不愁无位之士,让他给之后的贤人推举不也可以吗!”
王修再次推辞,孔融又写信说:“你清身洁行,历经多难考验,筹谋少有过失,良言屡出不倦。我嘉奖你的功勋,回报你的美德,希望你能被王庭提拔重用,这可以推辞吗!”
可见,孔融对王修之才十分肯定,多次请他出来协助自己治理北海。
但是在王修眼里,邴原之才要比他更好。
王修府邸的大堂上,邴原品着手中的好茶,微笑着观察周边。
营陵并非王修的主要居所,府邸内也只是有些许人员打扫,并无其他人。
但却并非是一个适合说话之地。
王修见邴原些许拘谨,时常环顾左右,话语间又有保留,忽然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将邴原引到书房,屏蔽左右,笑问:“根矩先生,有何事尽管道来。”
邴原满意地点了点头,开口道:“叔治之才,天下皆知。自袁谭袁公子治理青州以来,虽平定了青州混乱局面,百姓也为袁谭之胜倍感欣喜。但如今,袁谭重用群小,听信近言,纵情奢淫,不知耕织收获之艰。华彦、孔顺皆为奸佞小人,袁谭却颇为信任,视为心腹;而叔治乃有才之人,不过充官数尔,着实可惜。”
王修听闻,眼神中忽然飘过些许惋惜和迟疑,当初他心怀抱负来助袁谭治理青州,却不曾想袁谭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好!”
事到如今,也算是安定下来了,王修也不愿意再多想。
见今日邴原重提此事,王修内心泛起一丝波澜:“根矩先生目光如炬,正如先生所言,袁公子虽有不是,但终究还青州以太平,算不上昏庸之主。”
“太平?”听闻此二字,邴原忽然激动起来,“叔治可见过东莱现状?百姓手中无地可种,无粮可用,而地方豪族却四处招摇,如同东莱之主一般,在东莱地界横行霸道,百姓苦之久已,都翘首以盼明主。”
王修听之,默默地低下了头。
他自然知道邴原所说之事乃事实,不管东莱,青州各地百户之中存留着不足三成,百姓纷纷逃去他乡,甚至没入山中生活。
可他无能为力。
王修曾多次提出建议,休养生息,简政安民,可袁谭丝毫不理会。
见时机成熟,邴原言:“我今日前来,是为城外的赵尘大军作说客。”
王修似乎没有惊讶,而是抬起头看着实在的邴原。
邴原继续说道:“论智谋,我等皆不如赵尘,此人之谋恐中原无人能敌,袁谭绝非此人对手,哪怕袁绍亲来,都不一定是赵尘的对手。论仁慈爱民,赵尘主公刘玄德,勤政爱民声名远扬,平原县百姓百里相送已然成了佳话。相比之下,袁谭绝非明主。”
“放眼今日徐州,下邳城、淮阴城、广陵城人口众多,百姓安居乐业,俨然成为了东方最为繁华之城。恐怕连陶刺史都未曾想到,徐州到了刘玄德手中,会焕发出如此繁荣之光。”
王修听闻,稍有踌躇。
邴原所说之事,他岂能不知。
论明主,袁谭不仅排不上号,甚至都不在明主的行列。
中原明主颇多,袁绍四世三公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兖州曹操也是一方雄主,而徐州刘备,原本并不在王修的视野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