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得到,必要付出。这句话大抵是没错的。毕竟人类社会的本质便是利益交换。
然其中,却并不存在真正所谓等价交换。也正因此,才会产生阶级分化。
得利者向上跃进,失益向下坠落。这就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而真正的高手,便是那些:以别人以为对其重要、实则早欲舍弃之物为代价,达到心中目的之人。
譬如羊安。
他明知道陈兵黎阳,会扯破与董卓之间最后一层窗户纸。使,因董卓顾忌于他而尚活于世的太后何氏,以及弘农王刘辩立与险境,却乐见其成。
毕竟,此二人活着,于他来说,始终会是障碍。譬如:来日若能迎回汉室,该不该复立刘辩?未来,又能不能废他自立?
故他并不介意稍加刺激董卓,以求借刀杀人。
…………
洛阳,自董卓杀伍琼、周毖,迁都之事已成定局。各处衙门于是忙碌准备,京中诸部亦往河南各处劫掠。
正此时节,弘农王囚楼却来了位不速之客。
见李儒捧来一只玉壶,直闯楼中。刘辩不敢发作,只问:“此何物也?”
“相国所赠药石。”李儒因董卓之故,对汉室已无半分敬畏,虽躬身放低姿态,语气却未见半分恭敬。
经年浮沉,刘辩早不似当年轻佻。见状虽怒,却隐忍回道:“孤王无疾,何需相国赠药?”
李儒不温不火道:“此药可以辟恶。”
刘辩闻言,似幡然醒悟,竟突激动起来,道:“此非药石,相国欲杀孤耳!”说罢,便扑向李儒,欲毁玉壶。
李儒显有准备,自不教他轻易得手,一个侧身闪避而过,便原形毕露,面色阴狠道:“今日之事,由相国而不由王耳。”
那刘辩方才一击失手,正一屁股落在地上。闻言,又环视左右,见虎贲负刀而立,晓得今日恐在劫难逃。
待片刻慌乱,露出一脸悲怆问:“太后可好?”
李儒轻蔑一笑,冷道:“相国开恩,特使尔母子九泉相会。方才已先一步而去,走得可比大王痛快。”
刘辩许是无法接受,又许是受了刺激,竟一时无以言对。只待片刻沉默,却又狂笑不止,旋即泪流满面,抽泣道:“且容与诸宫人饮别。”
今事已至此,李儒再恶,亦不至逼迫太甚,遂点头应允。
及酒别,又言其妃唐姬:“此去今日,天人永别,何不为孤一舞。”
说起那唐姬,乃是会稽太守唐瑁之女,颍川人士。其虽入宫时短,奈何伉俪情深。此时知情,早泣不成声。闻言,来不及擦拭眼泪,便踉跄起身。
刘辩于是悲歌:“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唐姬抬袖边舞,边哽咽对唱:“皇天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兮…命夭摧。死生路异兮…从此乖,奈我茕独兮…心中哀…”
唱罢,她双脚再无力支撑,瘫坐泣下呜咽。众宫人坐者见状,皆唏嘘不已。
却见刘辩忙起身上前相扶,又道:“卿本王妃,势不复为吏民妻。自爱,孤且去矣,从此长辞!”
见刘辩就要起身,唐姬忙又拉扯,哭道一声大王。却被刘辩一把甩开。
只见他朝李儒迈开几步,心中本酝酿讥讽几句,道一声“姊夫定不轻饶尔等”。然话道嘴边,终究还是改口道:“唐姬无过,今孤自去矣,尔等断不可为难于她,且使归乡里。”
李儒见他神情坚毅,语气威严,隐有帝王气概。竟怯地连退两步,躬身拜礼应是。
刘辩见状,虽也心知所托非人,却也无可奈何。留恋回望一眼唐姬,便慷慨饮下毒酒。
初平元年二月,弘农王刘辩薨,时年十八。
…………
自长沙至南阳,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孙坚一月行军而至,嘴上虽未明说,然麾下任谁人又能看不出,其欲应羊安之邀,共讨洛阳。
其中顾因兄弟义气,怕更为江山社稷。
说起来,后世常诟病其私藏玉玺,以为包藏祸心。然就事论事,其若不然,还能如何?是奉于长安董卓?还是南阳袁术?
况史上,其数战董卓,于讨董联军中独树一帜;又望洛阳残垣涕泣,情出自然;修洛阳诸陵,平塞董卓发掘,亦是一片赤诚。
其人是忠是奸,早一目了然。何由后人标新立异、博人眼球?
也正因他对汉庭忠心耿耿,羊安方力邀他共同讨董。
…………
却说那孙坚领兵到了南阳,麾下虽已聚万余人,然粮秣却亦将耗尽。遂使人往太守张咨调用。
那南阳虽为天下第一大郡,然自中平以来,屡逢天灾、战祸,此时并不富裕。故那张咨自不情愿应允。
然念联军讨董之谊,竟一时不知然否,遂问左右。皆言:孙坚长沙太守,何使南阳调粮?
使者于是无功而返,直教孙坚大怒。转念,却心生计略,又使人送金银牛酒入城。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那张咨见状,果然中计,竟往孙坚营中劳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人要得到,必要付出。这句话大抵是没错的。毕竟人类社会的本质便是利益交换。
然其中,却并不存在真正所谓等价交换。也正因此,才会产生阶级分化。
得利者向上跃进,失益向下坠落。这就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而真正的高手,便是那些:以别人以为对其重要、实则早欲舍弃之物为代价,达到心中目的之人。
譬如羊安。
他明知道陈兵黎阳,会扯破与董卓之间最后一层窗户纸。使,因董卓顾忌于他而尚活于世的太后何氏,以及弘农王刘辩立与险境,却乐见其成。
毕竟,此二人活着,于他来说,始终会是障碍。譬如:来日若能迎回汉室,该不该复立刘辩?未来,又能不能废他自立?
故他并不介意稍加刺激董卓,以求借刀杀人。
…………
洛阳,自董卓杀伍琼、周毖,迁都之事已成定局。各处衙门于是忙碌准备,京中诸部亦往河南各处劫掠。
正此时节,弘农王囚楼却来了位不速之客。
见李儒捧来一只玉壶,直闯楼中。刘辩不敢发作,只问:“此何物也?”
“相国所赠药石。”李儒因董卓之故,对汉室已无半分敬畏,虽躬身放低姿态,语气却未见半分恭敬。
经年浮沉,刘辩早不似当年轻佻。见状虽怒,却隐忍回道:“孤王无疾,何需相国赠药?”
李儒不温不火道:“此药可以辟恶。”
刘辩闻言,似幡然醒悟,竟突激动起来,道:“此非药石,相国欲杀孤耳!”说罢,便扑向李儒,欲毁玉壶。
李儒显有准备,自不教他轻易得手,一个侧身闪避而过,便原形毕露,面色阴狠道:“今日之事,由相国而不由王耳。”
那刘辩方才一击失手,正一屁股落在地上。闻言,又环视左右,见虎贲负刀而立,晓得今日恐在劫难逃。
待片刻慌乱,露出一脸悲怆问:“太后可好?”
李儒轻蔑一笑,冷道:“相国开恩,特使尔母子九泉相会。方才已先一步而去,走得可比大王痛快。”
刘辩许是无法接受,又许是受了刺激,竟一时无以言对。只待片刻沉默,却又狂笑不止,旋即泪流满面,抽泣道:“且容与诸宫人饮别。”
今事已至此,李儒再恶,亦不至逼迫太甚,遂点头应允。
及酒别,又言其妃唐姬:“此去今日,天人永别,何不为孤一舞。”
说起那唐姬,乃是会稽太守唐瑁之女,颍川人士。其虽入宫时短,奈何伉俪情深。此时知情,早泣不成声。闻言,来不及擦拭眼泪,便踉跄起身。